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笔记串讲

2010年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3)

2010-04-14 15:47    新浪教育

第三章 结构

  1、结构的含义:又叫间架,是指文章的组织形式,是意图与材料的物化轮廓

  2、结构的要素:开头、结尾 段落层次 过渡照应 线索脉络

  2、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答:开头的作用:一,是有利于表现主题和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路。作者设计开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因此不能起笔就远离主题和主题的顺畅表达。二,还要能吸引和引导读者阅读,作者设计开头时要认真考虑读者的需求。

  结尾的作用:一是总结全文。或重申论点,或展示结局,或升华情感,目的是给读者一个简明、清晰的概念或印象。二是留有余味。结尾处把什么都说尽了,不利于读者发挥阅读中的创造力。

  3、常见的议论文和记叙文开头的方式(选择、判断)

  议论文:一,开门见山吴晗《谈骨气》;二,指明论述的范围和对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三,交代写作背景和动机,叶圣陶的在《樱花精神》;四,宕开笔墨,曲折入题《廖承志之蒋经国先生信》;

  记叙文:一,交代背景和原由,阿累《一面》;二,描绘场面,《永不落的白帆——访天津SOS儿童村》;三,介绍人物,《哥德巴赫猜想》。

  4、段落和层次关系怎样?了解这一点有什么意义?

  答:一般说,层次要大于段落,一个层次往往由若干段落构成。在特殊情况下,层次又可能小于或等于段落。不少报刊上的“编后”和“短评”只有一个段落表达一层基本意思,这时层次等于段落;有的短文也只有一个段落,但其中又含有几小层意思,这样就出现了层次小于段落的特例。了解段落和层次的各种关系并自觉运用到写作中,是为了使文章内在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性,外部结构醒目,便于阅读。

  5、分别说明常见的几种照应形式及其作用。

  答:开头和结尾照应:开头提到的意思,在结尾处再加以强调和深化。其作用主要是:(1)使结构完整、主旨突出。(2)抒发感情和渲染氛围。

  正文与标题照应:在正文中一次或多次提到或点化标题是点题的照应。点题的地方常常是“文眼”,作用是把文章思想精华(有时就是主题)触目地提示给读者。具体解释标题是解题的照应。有的标题含蓄难懂;往往需要特别加以解释,这种解释不但可解开读者对标题的悬疑,还可能生发言外之意。

  行文中前后照应:这是更常用的照应形式。大体可分成两类:一是前后遥相呼应的“远照应”如:“千里伏线”、“隔年下种”;一是不断重复某些细节或提法的“近照应”,如金圣叹的“草蛇灰线”。远照应表现形态多为前呼后应,如小说中前面的伏笔和后头的挑明,可制造和解开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加紧凑。近照应可从反面或正面强调某些内容(人物某一性格特点,作者某一重要看法、某种情绪等。)

  6、什么是文眼: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更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如:小思写的《蝉》中,“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就是文章的文眼,揭示了生命的意义,点明了主题。

  7、简述线索与脉络的联系与区别。

  答:线索是文章深层脉络的形态标志,是将文章联成一体的东西。脉络是文章的意念联系属于内部结构。

  线索是可见的、显性的,脉络,是隐性的、内在的。线索和脉络是表与里的关系,这是二者的统一性。二者的差异性表现在:深层的脉络必须符合客观对象或主观认识的发展逻辑和变化规律;表层的线索却允许非逻辑化的设置安排。

  8、记叙型的特点结构方式代表作

  特点:按照对象存在与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设置总体结构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逻辑因果联系。

  方式:1、时空正常式:线索朴素、明晰、连贯、适合传统阅读习惯。《藤野先生》、《项链》时空倒置结构的如《祝福》2、时空异常式:故意追求制造时空破碎、叠合、放射、交错等为特点。标志着主观意识的强化和对人的心灵世界的特别关注。刘以鬯的《大打错了》

  9、论证型的特点、方式是:

  是一种抽象因果型,特点:以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为结构的基本依据。

  1)总分式,如巴普洛夫的《致青年们的信》、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之走狗》

  2)并列式,如斯大林的《悼列宁》

  3)递进式,如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

  10、说明型的结构方式代表作

  1)以对象时空关系为序。说明静态对象的特点和构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利用动态改变说明对象的发展过程,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2)以对象属性功能等为序。《神奇的激光》

  3)以对象的逻辑关系为序。这是一般说明文的总体说明方式。《北国江城特景——树挂》

  11、综合型

  1)以抒情为主,局部叙事和议论。王蒙的《雨》

  2)以议论为中心,局部抒情叙事巴人的《况钟的笔》

  3)以叙事为中心,局部议论抒情。这是散文常用的结构。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12、“文章的结构就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固有条理、秩序和联系在文章中的反映。”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这个说法不正确。文章结构是以表现对象的固有结构为基础,但不能是对象原始结构形态的简单复制,结构应该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固有的条理、秩序、联系和作者观察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的辩证结合。

  13、怎样理解结构的完整性要求?

  答:结构的完整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该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

  (2)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

  (3)各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快来参加自考《写作(一)》课程的辅导>>

12345678910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分享到:
小自考
你可能喜欢
相关问答
更多课程推荐
全国自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