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笔记串讲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笔记--明代部分

2006-09-04 17:23    中文自考网

  明代部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传记文写得很有特色。

  ○本文是一篇赠序。记述了自己幼时家贫,在买书和求师都十分不易的条件下,不畏艰难、刻苦求学的经历,以此勉励后辈应珍惜良好条件,专心学习,刻苦自励。

  ○对比手法的运用:先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经历,再写今日太学生读书的优越条件;然后说明,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那主要是因为自己用心不专,而非他人之过。对比鲜明,词顺理达,颇有说服力。自然使人认识到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重要性。

  ○结构布局:全文布局先宾后主,宾详主略,选材精当。先写自己,再写太学生,更后才写马生。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难,引出写今日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再引出对作为今日太学生之一的马君的夸奖和勉励。这样由宾而主,逐层写来,点明题意,推出主旨,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语言简洁流畅,恳切自然。理明词达,情真意切。

  卖柑者言

  ○刘基,字伯温,精天文和兵法。

  ○主旨:文章通过卖柑者之口,淋淳酣畅地指斥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饮美酒,食佳肴的文臣武将,不过是一些不懂用兵、不会治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配物,尖锐地揭露了元朝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本质,表现了作者的满腔“愤世嫉邪”之情。

  ○构思巧妙:这是一篇含蓄深刻讽刺小品,以讲故事的形式发表议论,讽刺世态,警戒后人。由买者的责难,提出“欺”字,引出下文的卖柑者之言。又由卖柑者的回答,引出作者的感想,点明题旨。卖柑者的议论是一种自我辩护,但其思想实质是讽刺时政,在自辩中借以揭露邪恶、抒发愤慨,是本文构思巧妙之处。

  ○诘问手法:本文采取了设辞问答的方式,反诘揄,深化题旨。买卖双方的问答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问答中运用大量排比反诘语,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理力量。卖柑者边疆反诘展开别开生面的论辩。这种句式不仅显现了文章揄论证的深度,而且使行文跌宕多姿,气势酣畅。

  ○对比鲜明,揭露非常深刻:如柑子“表”与“质”的对比,文臣武将“外”与“中”的对比,皆极显其“败絮其中”的本质。由柑子而文武官僚,又巧妙地构成了自然物体与社会现象的类比关系,把文章题旨推向深处。而以“察”与“不察”作比,进一步指出应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从“柑”的“小欺”去认识社会的“大欺”。通过这层层对比,展开叙事说理。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还有长篇《平妖传》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作品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集中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矛盾斗争,着重表现了作者对于雄豪混战及暴君苛政的不满与谴责;对于和平统一及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的追求与选择。结构宏伟严密,战争场面的描写雄伟壮观,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洗练明快,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更高成就。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盖世才能,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超人的智慧和一种求实精神笔强烈的事业心。

  ○情节曲折,善于运用铺垫、泻染、烘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在诸葛亮出场前集中笔墨描写司马徽、徐庶先后向刘备介绍诸葛亮的才华,刘备出访过程中又写了孔明的朋友、岳丈、弟弟和童子等人物形象,造成烘云托月的效果。其他如对卧龙岗周围环境的描写,荷锄农夫所唱的山歌,草堂上的对联,以及诸葛均所吟咏的诗歌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淡泊、高雅、宁静的意境,这对塑诸葛亮形象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水浒传——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元末杭州书会才人。

  ○《水浒传》描写了我国古代人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提示了起义失败的原因。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塑造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折,语言口语化,富有表现力。

  ○风雪山神庙描写了林冲由忍辱含垢到杀人报仇奔上梁山的过程。

  ○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过程及性格:林冲由逆来顺受、安心受刺配,到初具反抗意识,再回到隐忍苟且,更后毅然杀敌,坚决造反。林冲出身枪棒教师家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十分满足于安逸生活。当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他的态度是息事宁人,他的性格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高衙内设陷阱引他误入白虎堂虽被害得家破人亡,但林冲仍是忍辱偷生,希望有一天重回京城,官复原职。听说陆虞侯叠为杀他,不由得怒气冲天,这时性格已变得坚强,初步有了反抗意识。直到他亲耳听到陆虞侯说拾他一两块骨头回京才知道高衙内是必欲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的,这时他才与封建统治阶级决裂,走上彻底反抗的道路。林冲从忍辱偷生到奋起反抗的性格特征的意义在于,演绎了“逼上梁山”一词的含义,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风雪描写的艺术效果:多次描写风雪,萧瑟凄凉的风雪与林冲在流放中的孤寂心情是相互事例的。这些描写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起到烘托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作用。当林冲满腹狐疑来到草料场时,“彤云密布,朔风汽车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场大雪的到来预示着林冲在草料场不会平安无事。当林冲去市井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为越下越大的雪为后面大雪压倒草厅、林冲别处投宿作铺垫,因为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林冲杀了三个仇人后“那雪越下得猛”,这“猛”字预示着林冲的性格已发生了剧烈变化,由先前的逆来顺受发展为忍无可忍,毅然造反。小说在描绘风雪时十分注意与人物动作的关系,而且手法灵活多变,即有直接描写,又有侧面烘托,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精彩场面。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

  ○高启,字季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时人比为初唐四杰。

  ○作者登临雨花台时,放眼山川,感叹六朝君主,据此形胜之地,只务乘时割剧,缺乏雄才大略,终至一一覆灭。通过深沉的历史回忆,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重新获得统一的由衷喜悦和自豪之情。它反映了元末明初广大汉族人民对国家统一所感到的由衷喜悦。

  ○黄旗入洛:黄旗紫盖都是御用之物,比喻皇帝。公元280年,晋举兵伐吴,孙皓投降。他自以为黄旗人洛是吴灭晋之兆,结果却为晋所灭,举家被迫西迁入洛。

  ○景物描写:赋予景物一种动态,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和心理。如写“钟山如龙独西上”、“形胜争夸天下壮”写来神态活现,形象生动,让景物自己呈现、活跃在读者面前。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字渐鸿,号西楼,艺术上有“里巷之歌”的特色(评“妙达律吕,率意口占,皆合格调。每一传诵,人争慕之”)

  ○主旨:曲中辛辣讽刺了倚势欺民的宦官,曲折反映了明中叶宦官弄权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亦流露出作者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和对百姓痛苦遭遇的同情。

  ○采用了嘲讽、夸张的手法,语言幽默含讥。明写“曲小腔大”的喇叭、唢 呐,实则讥刺装腔作势、仗势欺人的宦官。

  项脊轩志

  ○归有光,称为“震川先生”。善于把生活琐事引进“载道”古文中,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题材。散文大都文从字顺,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给人清新之感。

  ○思想感情:本文记叙了项脊轩的环境变化及与人有关的人事迹迁,抚今追昔,伤悼自怜,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家庭兴衰变纪的无限感慨,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布局精巧、组织得体,形散而神不散:作者以项脊轩为贯穿全文的主线,一线贯珠,脉络清晰。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项脊轩经过修葺,由一间狭小、破陋的旧屋,变为环境优雅的书斋。第二部分回忆曾经生活在项脊轩中的家人及琐事。第三部分为作者的议论表达对项脊轩的独特感情和自己失意的呶吧。第四部分为补记,追忆亡妻在项举轩中的活动与项脊轩后来的变迁。

  ○语言平淡自然,神韵条畅,笔随意到,写来情真辞切,别具风韵,写景叙事,遣词造句,简洁准确。如“下注”形容雨泽,“斑殉”描绘桂影。作者还善用叠词,如“珊珊可爱”、“默默在此”、“亭亭如盖”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烘托了气氛。

  ○文末写景的用意:末段写道:“庭有楷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值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言在树而意在人:枇杷树越长越高,但是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淡,反而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绵绵不断,越来越深。余款,作者托物寄情,言近意远,表达出内心的一往情深,看似平淡的写景,实则饱含浓烈的感情,睹物思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善于选取生活细节描写人物,淡而传神。写亡妻,信手拈来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夫妻之间亲密、和谐的脉脉温情,写得含蓄而深沉。

  寒花葬志

  ○归有光,作品表现了对亡妻的思念。(评“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勾画出天直纯洁的少女形象,然而写寒花只不过是作者追忆魏孺人的引子和陪衬,与作者感情交流的是魏孺人,而不是寒花。

  ○平凡小事表达深深怀念:文章主体只写了魏孺人与寒花的几件平凡的生活琐事,写追忆中的生活都充满了欢乐。充满无限的和谐与温馨。然而作者陡然一转,“回思是时,奄乎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情感的突然听候落,言已尽而意无穷,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西游记——大闹天宫

  ○吴承恩,字汝忠,吴射阳山人。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全书由孙悟空出身和大闹天宫、取经缘由以及取经过程三部分组成,突现了幽默诙谐的艺术特色,小说突出了大闹天宫的故事和孙悟空的形象,冲淡了原来的宗教色彩,有鲜明的民主倾向。

  ○大闹天宫的思想内涵:天庭是现实社会的象征,它以森严的等级秩序构成庞大而滞重的体制,容纳一大批养尊处优、作威作福的官僚权贵,却排斥真正有才能的贤才。对待反叛者,他们除了进行严酷镇压外,还兼用招安等欺骗手段。作品对这些是抱着揭露与嘲讽的态度进行描写的。而孙悟空是作者笔下尽情讴歌的大英雄。

  ○孙悟空的形象特点:他有猴子的某些特性,如外表如猴,急躁、敏捷、机灵;又有神魔的法力,如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七十二般变化等。他也富于独特而鲜明的人性,即有大公无私,正直好义、积极乐观、无所畏惧、敢于斗争、向往自由等英雄特性,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幽默诙谐等特征,还有高傲自负、争强好胜、急躁冲动、爱捉弄人等缺点。猴性、神性、人生三者合一。

  报刘一丈书

  ○宗臣,字子相,号方域山人,明代“后七子”之一,战倭。

  ○这是一篇复信。文章通过这答书形式,对明代中叶上层社会污秽、丑恶的现象作了生动的描绘,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刚直不阿、不肯趋炎附势的态度。

  ○运用漫画式的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的举止神态,揭露其本相,进行讽刺抨击,文笔犀利。本文重点在揭露干进者的卑鄙灵魂,对他们的描写具体生动,第三段通过一连串戏剧性的动作,把一个奔走权门,摇尾乞怜的小人写得惟妙惟肖。作者还描写了干进者的语方和行动的矛盾,提示了他们龌龊的内心世界。此外如权者的装腔作势,门者的作声作态,交识者和闻者的察言观色,也都写得幽默风趣,具有深刻讽刺意味。

  ○善于运用反衬手法,进行强烈对比,以表明自己的品格和态度。第四段写了作者洁身自好、不肯向权贵低头的态度,与那些上进者的夤缘钻营、厚颜无耻,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丈夫义岂辱颜色”的可贵气节。

  中山狼传

  ○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也有人称为传奇小说。

  ○作品在批判忘恩负义的同时,客观上也告诉人们: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对待吃人的狼,决不能讲仁慈,被其假象所迷惑,而应毫不留情地消灭它。

  ○东郭先生:是一个迂腐软弱、滥施仁慈者的典型,他不辩好坏,被中山狼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对狼讲仁慈,“仁陷于愚”。

  ○中山狼:凶残狡猾、忘恩负义。

  登太白楼(昔闻李供奉)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州,早年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领袖。

  ○王世贞的文学观点:鼓吹“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李白是他追慕的对象。首四句写其心目中襟怀磊落、才高千古的李白形象,结尾两句表达了他的文学主张:认为“盛唐之于诗也,其气完,其声铿以平,其色丽以雅,其力沉而雄,其意融而无迹。故曰盛唐其则也。”

  ○怀古诗,抒了作者对李白的景仰之情。

  ○俗觅重来者,潺媛济水流:不仅表达了对李白的无限仰慕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一贯的文学观点,他主张“诗推盛唐”,故李白之后,在王世贞心目中,此楼必然寂寞,自然也就有一种继之无人的空虚。

  牡丹亭——惊梦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他倡言“天下之生皆当贵重”,认为“愚夫愚妇皆有天性”,主张写“情”,“歌诗者自然而然”。所作传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

  ○主题:本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婚姻故事。作品肯定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抨击了封建理学扼杀人性的罪恶,其浪漫主义理想与批判现实的精神,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

  ○剧情:“游园”描写杜丽娘以少女之心将人的奏和自然的春天融为一体,产生了对自由、青春和美的赞美和追求,她欣喜、歌唱,但又感到压仰,“游园”中杜丽娘的女性的青春觉醒了。“惊梦”这部分,杜丽娘在游园之后,杜丽娘春情不已,梦与情人柳梦梅欢媾于牡丹亭上。

  ○杜丽娘:在惊梦这出戏中,杜丽娘的性格产生了飞跃式的发展。此前她受到的是腐朽的封建观念的教育,通过游园,她陡然觉醒发现了青春与生命的真谛,这才有了后面梦中欢媾的惊世骇俗的表现。游园时,大自然的春意激荡着她的少女情窦,[仙吕过曲]、[步步娇]表现了她青春的与少女的羞怯,和向往自然、热爱青春的心理。[皂罗袍]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惊梦》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曲词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徐文长传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与兄宗道、递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公安派代表人物。

  ○作者钦敬徐文长的为人与为文,同情他一生坎坷的遭际。有褒扬、有批评而批评之中又有赞赏,感情自然而恳挚。评述许渭的生平遭际、牢骚困苦,亦有同情、有惋惜,有称赞,有咏叹,也有微词,抑扬之情,也很鲜明。

  ○无之而不剞,斯无之而不奇:徐文长的思想行为,没有一样不是奇特的,正因为这样,所以便便没有一样是顺利的。

  ○感情真挚,行文抑扬有致,语言简洁明快,比喻新奇,间用排比,形象生动。

  满井游记

  ○袁宏道,这是一篇山水小品。

  ○文章生动描写了京郊满井的早春风光,表现了作者潇然于山水之间的一种闲情逸致。

  ○在结构上善于铺垫和蓄势。作者本欲写满井早春风光,开篇却先写“燕地寒”,春天姗姗来迟;写由于风沙多,不得出,“局促一室”的憋闷。为后文写游满井的欣喜、空阔感,特别是全文的结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作了充分的反衬。

  ○于叙事写景之中注入自己的主观感受,物我交融,韵味深远。他笔下的满井春色,无不染上作者的主观色彩,为欢快的情感所左右,使笔下的春光成为能看到、能摸到、能感到的意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写景特点:对于早春的景色观察细致,描写时笔触精巧,颇为传神。甚至还体察到鱼鸟也像人一样欢迎春天的到来,说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间“皆有喜色”。文中还善于运用比喻,把难写之景、难状之情,举重若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浣花溪记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竟陵派创始者之一,倡导“幽深孤峭”,以“求古人真诗之所在”。著有《隐秀轩集》。

  ○主旨:文章对浣花溪的景色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同时对诗人杜甫在“穷愁奔走”之中“犹能择胜”而居的胸怀表示了极度赞赏。

  ○写景特点:①描画景物能抓住其特有神态,语言精练,景象鲜明,能抓住景物特色进行描绘,引人入胜。如写浣花溪的景象用七个“如”字,将溪水纤细长曲、蜿蜒盘旋的开头和青翠深碧的颜色概括而形象的表现出来。②写途中所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叙次井然,格局清晰。③文章写景抒情结合比较自然,触景生情,联想自然,使境界更加鲜明切实。由“浣花清远,东屯险奥”想到杜甫“穷悉奔走,犹能择胜”由此发出“胸中暇整,可以应世”的赞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冯梦龙,字犹龙,子犹,别署龙子犹。自号“墨憨斋主人”,主张文学作品表现“真情”,主张作品要通俗化。他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长篇《新列国志》、《平妖传》。

  ○小说通过下层妇女杜十娘对爱情的追求,以及更后被迫害致死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社会纨绔子弟把妇女当玩物的卑劣行径,揭露了封建主义统治下等级森严的婚姻制度,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与残酷。

  ○杜十娘形象:他是一个聪明美丽而又刚强的女性,不幸沦落烟花,她热烈追求爱情,希望过和普通人一样的幸福自由的生活。由于特殊的生活境遇,使她形成了精细谨慎的性格特点。为了达到从良的目的,她周密安排一切,积蓄珍宝,物色对象而当她一旦发现自己所选非人时,毅然以身殉之,又表现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精神。

  ○李甲:懦弱卑鄙而又自私的花花公子形象。

  ○善于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在尖锐的矛盾中刻画人物,细节描写极为生动细腻。如“十娘微窥公子,欣欣拟有喜色”,寥寥数语的描写,生动地提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善于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突出人物,如杜十娘决心殉情时挑灯梳洗耳恭听的一段描写,不仅写出了十娘的美貌,更烘托了她不惜牺牲生命,追求美好理想的高尚品德。又如写柳遇春对十娘先疑后敬和十娘投江后惋惜愤慨,都有力地表现了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在结构上,作者运用了“埋伏”的笔法,从而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杜十娘的描金文具就是一个贯穿前后的“埋伏”。当十娘临行告别众姐妹时,众姐妹送她一个描金文具,人们只以为里面收着些许盘缠。可当李甲将杜十娘出卖后,十娘打开文具,里面却盛有百宝,宝箱内的秘密被揭开了,十娘将珠宝一件件抛入江中,痛斥李甲、孙富投江而死,将作品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有无穷的回味。

  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

  ○凌蒙初,字玄房,号初成,别号空观主人,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戏曲《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乔合衫襟记》(即《玉簪记》)、《南音三籁》。刻书家,刻书号称“善本”。

  ○《初刻》、《二刻》以描写市民阶层生活以及晚明社会商业活动,揭露封建官场与封建家庭内部的各种黑暗与丑恶现象。

  ○程氏兄弟在在海神的帮助下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发财致富。

  ○本篇的特点之处在于作者对商业规律的探索,小说强调了掌握内在商业规律、市场信息的重要性,神女对程氏兄弟的帮助是指点他囤积居奇的买卖,药材、丝绸、粗布,每次都能赚 到大笔的钱,这是现实社会搬有运无商业规律的反映。

  ○爱情描写的特点:程宰与女神的交往,不单纯是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还有商业利益的驱使。当他看到女神变幻出的财宝时,艳羡非常,而女神则以肉贴在他的脸上,告诉他,非分之物,得了反要生祸。伤口写出了商人爱情生活的独有特色。

  西湖七月半

  ○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明末散文家,有小品散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嬽文集》、《石匮书后集》。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述了昔日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风俗和情景,表现了作者鄙视那些达官贵人和无赖子弟的思想感情,表露了自己清高自傲的思想和风雅不俗的情调。

  ○文章结构严整,描写细致。起句开门见山,点出了要写的时间和地点。然后择取世态,把游人分为五类,具体描写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和格调。第二段总写杭人七月半游湖的情景,“避月如仇”四字说明他们并不懂真正看月,只是好虚名凑热闹而已。更后一段为看月正文,作者领略湖光月色的清兴,与前面的喧闹场面、庸俗情态形成鲜明对照。

  ○全文写景抒情,蕴藉含蓄,往往于随笔点染之中隐寓着自己的思想风貌。

  ○语言清新活泌,诗意浓郁,讲究修辞,巧于用字。

  ○五种人:①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②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③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⑤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夏完淳,字存古,14岁抗清,17岁殉国,《南冠草》、《玉樊堂集》,风格沉郁。

  ○这是一首诀别故乡的诗篇,一方面抒发了作者国仇未报、壮志未伸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慨叹。

  ○内容:三年寄居他乡,奔走作客,如今成为囚犯,面对无限江山,天地再大也无容身之处。知道就要赴黄泉路,难舍家乡和故人。自己死后,不屈的魂魄返回故乡,也将在空中注视后继者高举义旗,抗清复明。

  ○抒发了“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昂扬精神,表现了他复仇的愿望以及对家乡对人世的依恋,风格激昂高亢。

  ○全诗对仗工整凝练,气壮而语俊,有较强的感染力。

分享到:
小自考
你可能喜欢
相关问答
更多课程推荐
全国自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