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笔记串讲

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判断题)

2007-05-11 14:15    

  1. 质量环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

  2. 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不外乎有效地利用“人”和“物”两个因素。

  3. 保证出厂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是合格品,必须经过质量检验。

  4. 出厂检验员进行质量把关就是从成品中挑出废品,合格品加合格标记。

  5.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

  6.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

  7.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开拓世界市场的通行证。

  8. 社会主义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9. 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10.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

  11.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

  12. 标准化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之一。

  13. 发现计量检测设备不合格,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停止使用,作出不合格标记。

  14. 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是要有一个高效、灵敏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中心是它的神经中枢。

  15. 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

  16. 产品质量的好坏,归根到底决定于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决定于各部门的管理水平。

  17. TCl76的意思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18. 全面质量管理和GB/T19000系列标准是静态和动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

  19. 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运输成本都是职能成本。

  20.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往往会提出质量成本的要求。

  21. 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统称为质量成本。

  22. 质量成本就是从经济角度衡量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3. 在直接质量成本构成中,预防成本占的比重更小。

  24. 过程成本法适用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大过程,又适用于其中的任一个小过程。

  25. 间接质量成本的研究有利于企业更全面、完整地了解质量成本的规模和影响。

  26. 当内外部质量成本之和大于70%,预防成本小于10%时,工作重点应放在研究提高质量的措施和加强预防上。

  27. 当内外部故障成本之和接近50%,预防成本接近10%时,工作重点应放在维持和控制上。

  28. 当内外部故障成本之和小于40%,鉴定成本大于50%时,工作重点应放在巩固工序控制的成效、改进检验程序上。

  29. 质量体系涉及质量管理的全部阶段,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30. 开发新产品时,必须运用科学技术新理论,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保证新产品的先进性。

  31. 新产品开发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基础。

  32. 顾客的个人收入直接影响其对产品的选择。

  33. 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国家肯定要取缔。

  34. 访问法一般包括三种情况:面谈调查、电话调查、书面调查。

  35. 企业产品的流通渠道越多越好,中间环节越少越好。

  36. 顾客对产品质量不满的反映被称作报警。

  37. 对重要的质量特性应当作出明确和适当的规定,同时还应考虑适用性和防止误用的保护措施。

  38. 现代产品管理方法的改革被称作早期报警系统。

  39. 传统产品多凭经验设计,现代产品依科学理论为主进行设计。

  40. 产品构思必须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41. 产品构思可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生产工人、顾客提出。

  42. 在产品设计各个阶段结束时,应按计划对设计的结果进行正式的、形成文件的、系统的、严格的评审。

  43. 在设计时,应对所有的设计进行验证和确认。

  44. 设计评审工作的重点是研究项目技术的改进和完善的措施。

  45. 设计评审工作强调要吸收没有参加直接参与设计的有关人员参加评审。

  46. 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必须实行定人、定设备方法,以提高零部件的质量。

  47. 可靠性是指元件、产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无故障地执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

  48. 稳健性设计是日本田口玄一博士所创建的。

  49. 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统称为三次设计,又称为田口方法。

  50. 外购的材料、零件和部件价格的高低,以及是否按时交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51. 采购的质量职能就是为产品质量提供一种“早期报警”的保证。

  52. 购买现代产品,既要购买产品本身,又要购买某些服务。

  53. 采用现代方法购买传统产品是一种浪费。

  54.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是采购活动的首要工作。

  55. .对供应商进行调查,有助于在买卖双方之间乃至供应商内部之间加强联系。

  56. 采用质量认证方法可以避免对供应商进行重复调查。

  57. 对供应商绩效的评级是决定供应关系是否继续下去的依据。

  58. 工序的划分主要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取决于劳动分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59. 减少中心偏移量,可提高工序能力。

  60. 工序加工的分散程度,就是工序加工的标准偏差。

  61. 减少中心偏移量是提高工序能力的首要措施。

  62. 放宽公差范围,提高工序能力,不能影响产品质量和用户的使用效果。

  63. 设置质量控制点,加强工序管理,是企业建立生产现场质量分析体系的重要环节。

  64. 质量控制点应单独存在。

  65. 生产过程的质量可追查性是指具有鉴别产品及其由来的能力。

  66. 使用过程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更后一个过程。

  67. 产品在保修期内送修的产品不一定都是质量问题。

  68. 产品单价越低,顾客意见和现场故障之比也低;产品单价高,顾客意见和现场的故障之比也高。

  69. 现场使用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只有集中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才能变为有用的信息。

  70. 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包括:售前的包装、储存和运输,售后的三包服务以及使用现场的质量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等。

  71.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运转。

  72. 质量体系的四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了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73. 质量手册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所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74. 在制定质量目标时,应力求数量化,即使不能够量化,也应保持质量目标具有可考核性。

  75. 质量信息反馈工作由质量工程部门负责领导。

  76. 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成绩的好坏,必须根据顾客在购买和使用该企业的产品后的满意程度加以客观评价。

  77. 质量审核人员不仅是一个技术专家,而且是一个管理专家。

  78. 产品审核是对零部件以及产品检验的检验,对产品试验的试验,对评估供应商评级程度的评估。

  79. 产品质量审核的审核间隔期一般为每月、每季或半年进行一次。

  80. 产品质量审核样品的容量应控制在50以内。

  81. 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是评价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和实施质量体系的诸要素的有效性。

  82. 过程审核的目的是研究和改善过程质量控制的现状,提高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83. 过程审核的重点是调查分析控制计划是否安排周密、得当;过程因素是否被控制在正常波动范围;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指数能否保证过程质量等。

  84. 过程审核厂级审核组织一般由总工程师或总工艺师领导。

  85. PCCA循环的特点之一是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86. 质量改进定期评审的目的在于确保质量改进组织能有效地起作用。

  87. 质量改进的衡量目的是为了识别和判断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88. 质量改进计划的重点是新发现的机会和改进工作进展不佳的区域。

  89. 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质量改进时的项目或活动完成之后,应当立即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进的项目和活动。

  90. 质量改进工作在组织方面的普遍规律是:每个项目都必须明确由谁负责进行指导

  91. 质量改进包括防守型改进和进攻型改进两种。

  92. 质量改进的环境指的是要在企业中创造、形成和保持持续质量改进的环境或氛围。

  93. 亲和图又称近似图。

  94. Y型矩阵图由三个L型矩阵图组合而成。

  95. 树图一般都是单目标的,均自上而下(或自左至右)展开作图。

  96. 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

  97. 运用因果图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

  98.  “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方法是“标杆法”。

  99. 分层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搜集到的统计数据,或归纳汇总由“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意见和想法。

  100. 从表格形式看,质量分布调查表与直方图的频数分布表相似。

  101. 质量改进中常用的方法有非数字资料的方法和数字资料的方法,

  102. 散布图相关性规律的适用范围一般局限于观测值数据的范围内,不能任意扩大相关判断范围。

  103. 散布图中出现的个别偏离分布趋势的异常点,应在查明原因后予以剔除。

  104. 控制图的作用之一是度量过程的稳定性。

  105. 直方图定量表示的主要特征值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值。

  106. 宏观质量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

  107. 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和我国经济增长的突破口。

  108. 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历来是世界各国赖以发展的重要手段。

  10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企业生产的根本大法。

  110. 技术和管理被比作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

  111. 质量监督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112. 质量监督可以保护消费者、生产者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11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对经营者规定了相应的产品质量义务。

  114.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是国家采取的一种法制形式,它规范了一系列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宏观管理措施。

  115. 产品质量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形成了产品质量责任的整体。

  116. 社会舆论的和消费者的监督作为质量监督的一种形式,始终表现出强大的监督力量。

  117. 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风筝标志)于1922年商标注册,受到法律保护。

  118. 产品或质量体系认证,又称为第三方认证。

  119. 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和颐客。

  120. 电工产品未经认证,不准销售。

  121. 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就是工厂质量体系评定。

  122. 认证证书是认证机构证明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标准和技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123. 认证标志持有者必须建立认证标志使用制度,定期向认证委员会报告使用认证标志情况。

分享到:
小自考
你可能喜欢
相关问答
更多课程推荐
全国自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