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8 11:48
4.3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
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内容是进行初步调查,综合考察企业和环境状况,信息处理状况和问题,建立新系统的资源的状况,以及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建立新系统的支持程度等情况。明确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新系统的目标与范围,对系统的执行性规划进行审定和可行性分析,初步评价解决问题的几种设想和方案,对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提出建议。
4.3.1初步调查
初步调查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可行性分析小组需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企业和环境概况
它包括企业发展历史、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规模、产品结构和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人员数量及结构、设备情况、组织机构、地理分布、客户特点及分布、国家对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同行业发展情况、竞争对手情况、产品市场动态等。
2.信息处理状况
它主要指调查企业固定信息与流动信息量、信息处理的过程与能力、人员状况、技术条件(包括计算机应用情况)、工作效率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现行系统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哪些是关键问题、用户的真实要求及为什么要采用新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代替现行系统、用户期望新系统应满足哪些要求等。
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
为建立新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或者准备投入的资金、物力、人力以及其来源的情况。
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4.3.2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1.经济的可行性
它主要是指进行系统的投资/效益分析。新系统的投资包括硬件、系统软件、辅助设备费、机房建设和环境设施、系统开发费、人员培训费、运行费(包括硬件、软件维护,计算机系统人员的工资,日常消耗物资的费用)等。系统的效益主要从改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计划和控制、快速处理信息、改善顾客服务、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取得。将初步算出的新系统可能获得的年经济收益,与系统投资相比较,从而估算出投资效果系数和投资回收期。根据估算的直接经济效果和各种间接效益,评价新系统经济上的可行性。
2.技术的可行性
经过经济分析,在确定企业准备投资多少来达到系统的目标之后,再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评价总体方案所提出的技术条件如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的配置、网络系统性能和数据库系统等,能否满足新系统目标的要求,并对达到新系统目标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此外,还应分析开发和维护系统的技术力量,不仅考虑技术人员的数量,更应考虑他们的经验和水平。
3.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系统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的、人为的因素影响;要考虑改革不适合新系统运行的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可行性,实施各种有利于新系统运行建议的可行性、人员的适应性以及法律上的可行性(如保密、拷贝、转让的限制)等。此外,对新系统运行后将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也应加以分析。
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
。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效益等。
。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
。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
。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分析。分析新系统运行对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方法变更的要求,实施各种有利于新系统运行的改革建议的可行性、人员的适应性。
。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
系统规划的可行性分析,以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会议论证。会议除企业领导、企业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系统分析人员以外,还应邀请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家参加,充分讨论,提出下一步行动的建议或修改意见。结论可以是下列四种之一:
(l)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
(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如资金、技术、管理)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3)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4)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止工作。
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用户需求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自考365
2022-01-16
自考365
2022-01-16
自考365
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