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4 14:53 自考365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年轻时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较深。晚年作品渐趋平实。提倡“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但又主张现实主义要容纳各种流派,民族传统要能吸收一切外来影响。汪曾祺的小说乍看似乎不讲究章法结构,然而那是“苦心经营的随便”,因而他的小说被称为“散文化”小说。在语言上,干净自然,他要求自己“能不说的话就不说”。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代表作有小说集《邂逅集》,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受戒: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
二、知识点
1.识记作者汪曾祺代表作短篇小说《大淖记事》。
2.理解这是一篇散文化小说。
《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苏北小村镇上发生的一段风流韵事。在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淡化情节和人物性格心理,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语言,大量的风俗描写,呈现了一幅原始纯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
3.简析小说的主题意蕴和风格特色。
《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苏北小村镇上发生的一段风流韵事。作家以当地和尚的生活为题材,以谈谐而富有情趣的笔触,描绘了小小的“荸荠庵”内形形色色的和尚和庵外居民的风土人情。通过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也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汪曾祺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小说描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生活两部分。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出和尚。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完全没有一般佛门寺庙里清规的羁绊。这里的和尚只要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之类,过着很清闲的日子,敲几声磐,然后挑水、喂猪。从此就可以吃现成饭,可以赚钱,可以还俗,可以娶亲,还可以买田置地,过着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
庵里的老师傅终日枯坐念佛,不问世事,只有他更守规矩,是吃斋的,但过年时也破戒,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大师父仁山是“当家的”,掌管寺庙里里外外的俗务,管着经账,租账,债账三本帐簿,平日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黄色的圆肚皮,光脚踢踏着拖鞋;其他两位师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更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吃肉从不瞒人,甚至过年的时候就在大殿上杀猪。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可那欢快的场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
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这里的和尚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祥乐时光。这是一个原始的乌托邦,在庵赵庄人们的心中,和尚和种地,织席,箍桶,画画等行当没什么不同,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这哪里是一个“佛门净土”,分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在对和尚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品又以小英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小英子一家4口人,尽管性格不同,但都禀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热情泼辣,心灵手巧,热爱劳动,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
就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声如钟磬,聪颖好学,在随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时,遇上了小英子,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经常上小英子家,他们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他们一起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场,就这样,随着岁月流逝,春去秋来,他们的心田里渐渐长出了爱情的苗子。他们间朦胧的初恋就悄然萌生了,特别是他们挖荸荠后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多美的描写啊,把少男少女初恋时的心态描摹得曲尽其妙,婉而成章。更后他们一道进城,一个去善因寺受戒,一个给家里买东西,他们同坐一条小船,一道归来: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你说话呀!”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声地说:“要!”“你喊什么!”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受戒》这个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受戒”本来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与小英子划船回家时,两人表白爱情,把船划进了芦苇荡。小说结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作品中两个部分的内容是相通的,具体的联结就是明海的行动;不仅如此,两个部分还互相印证,流贯着共通的精神——中国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着一种内在的欢乐,浸润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现世主义精神,令人想起《诗经》和古代乐府中那些欢快的民歌。这是一首人生的赞歌,赞颂了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直到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写的,作者并不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
4.分析小说是怎样以平淡含蓄的方式来表现主题的。
这种平淡的方式,也是一种含蓄的方式。佛门世俗化,和尚也像俗人一样地生活,和尚也只是人的一种职业,和尚也有七情六欲,会有爱情的追求。作者以平淡含蓄的方式叙述和尚们的这些故事,叙述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叙述和尚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这就含蓄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赞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小说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插入成分,叙述当地“当和尚”的习俗、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与英子一家的关系等等。不但如此,小说的插入成分中还不断地出现其他的插入成分,例如讲庵中和尚的生活方式的一段,连带插入叙述庵中几个和尚的特点,而在介绍三师父的聪明时又连带讲到他“飞饶”的绝技、放焰口时出尽风头、当地和尚与妇女私奔的现象、三师父的山歌小调等等。虽有这么多的枝节,小说的叙述却曲尽自然,仿佛水的流动,既是安安静静的,同时又是活泼、流动的。
5.注重细节描写。
文中许多细节描写刻画得纤毫毕现贴切自然,富有诗意。
小英子姐姐要出阁,需做嫁妆,小英子去荸荠庵请会画画的明子,找不到绣花图样。明海不仅画了绣花的图样,还下田帮小英子干活。这个细节让他们进一步相识了。后来明海去 “受戒”,小英子划船送明海,受戒后,小英子划船去接,有一段细节表现小英子的穿戴打扮:小英子这天穿了“一件细白夏布上衣,下边是黑洋纱的裤子, 赤脚穿了 一双龙须草的细草鞋,头上一边插着一朵栀子花,一边插着一朵石榴花。”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小说更后的细节描写:“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璞噜噜噜飞远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达到高潮。好似一幅风景画, 十分写意。小英子和明子的小船划进了芦花荡,不见了人,以景衬之,以景补之,构图别致,意象清新,各种色彩点缀愈发显示出流动飘逸的美;又如一首诗,婉约恬淡。小英子和明子的情感却填满了画框。特别是两个比喻一下子激活了语言。芦穗像红丝,蒲棒像蜡烛,让读者一下子想到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象。 以谐音双关的手法, 象征着小英子和明子的爱情坚贞,至死方休。这个典型细节不仅注意到小说内在结构的串联跳跃,而且注意到外在结构的结尾艺术。
6.语言特色:文章的语言是洗练的现代汉语,其行文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中自有法度。
作者在全文营造的一种轻松活泼、让人赏心悦目的情感基调,是和他选用的幽默清丽的语言风格分不开的。他惯用一些不以为然的笔调来叙述有悖常理的事情,给人的心理和视觉都是一种全新的不大不小的冲突,让这篇皈依美的文字从头到脚都充满了吸引人的气质。
自考365
2022-01-16
自考365
2022-01-16
自考365
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