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2016年自考写作(一)考点:事件通讯

2016-01-25 16:19    自考365

报名

  事件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事件为中心的通讯,是报纸、广播、网络更常见的体裁。与人物通讯重形象、重思想不同,事件通讯重在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原因、影响及意义进行全面完整的报道。让社会了解每一个新闻事件及其深层的背景,并以此引导、保护社会的健全发展,是事件通讯写作的义务。

  事件通讯的题材十分广泛,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各面都不断有事件发生,不断为事件通讯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但千千万万的事件不是每一件都值得写成事件通讯的,只有具备新闻价值,有典型的启示、教育、认识意义,才能成为写作的对象。

  与人物通讯一样,事件通讯的写作也要讲究形象性、生动性,要有可读性和感染力。这就要求,在写作过程中讲究写作的策略和技巧,把故事性强的事件写得引人入胜,而对简单但重大的事件写出它惊心动魄的一面,对那些有价值但不重大也少有故事性的事件,就亟须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加以处理,写出一定的可读性来。同时,对于社会而言,事情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在这个符号背后总有值得广泛关注的深层背景,诸如社会价值的转换、人心的向背、文明的异化等等。事件通讯写作不仅能够吸引读者,还应引发人们思考深层的问题。如何做到这一点,这是需要新闻工作者长久思考的问题。

  事件通讯的写作虽然很讲究叙述的方式,但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下面结合例文简单介绍一下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第一,让事件说话。事件通讯主题的确立,决定于新闻事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从写作实践来看,让事件说话,而不是记者说话,让主题来自事件本身,而不是记者的主观意图,是写好事件通讯的关键因素。

  如何让事件在叙述中呈现自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呢?其根本就在于对所写新闻事件独特性的把握。每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影响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以重大取胜,影响广泛,甚至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发展,例如审判“四人帮”、邓小平南行、5.12大地震等等。有的事件饱含深情,如捐助、救灾、舍己为人,模范事迹等。有的事件具有警戒性,例如经济危机中中小企业倒闭现象,青少年犯罪现象,离婚率逐年增高等。有的事件则情节曲折,故事性很强,有的蕴含深刻的道理,有的新奇陌生。对于不同新闻事件,其独特之处,就是立意的基础。抓住这一点,自然就能写得深入、富有特色,自然也能呈现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

  例如《在大海中永生》,记述的是伟人邓小平骨灰撒入大海这一事件,因是伟人事迹,其写作的角度也就更为多样,但这一篇通讯着眼于“情”,在对事件整个过程的描述中,都笔带深情,读之令人动容。作者刘思扬在创作谈《〈在大海中永生〉的采写过程》中说“撒骨灰的形式很单一,时间也不长,仅15分钟。但它所包含的,却是大海般的内容,大海般的情怀。”通讯正是抓住了“骨灰撒放”本身所包含的博大情怀,才具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当晚,中国新闻社记者李安江、郭晋嘉、杜远前往灾区采访,但到达现场后,记者立即放弃了采访,投入到救灾队伍中,没有完成既定的采访计划,但写出了另一篇通讯报道《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没有采访”这一事件本身实际上是人道精神的体现,也是对“救人还是采访”的新闻伦理问题的回答。2009年, 这篇通讯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第二,要有现场意识。现场意识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从新闻采访的角度看,指的是记者赶赴现场搜集第一手新闻素材的职业意识以及捕获现场关键细节的敏感意识。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是指写作过程中再现事件现场场景的创作意识。有了这种意识,通讯写作才能再现精彩场面和事件细节,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对于许多焦点事件,诸如战争、灾难、突发事故、纠纷等,读者难以亲临现场,也不能满足于消息报道的短、平、快,事件通讯的场景再现正好能够实现读者对于事件真相的“知情权‘。

  通讯《激动人心的名古屋之战——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队夺魁记》(1980年1月11日《体育报》)是再现场景的经典之作,文中再现了赛前准备、赛场上激烈争夺、赛后庆祝等多个场面。其中一段描绘中国对韩国的比赛场面,尤为精彩:

  下半时打到11分钟时,追成70平,19分钟时,90比85领先。对方进一球,又罚中1分,90比88.张卫平罚中2分,92比88.对方进攻,投篮,手抖了,未中。还剩17秒,球在中国队手中。“控制住!”吴忻水传下命令。时间一秒秒消逝,对方不顾一切地猛扑过来,就在秒针走向12的一刹那,美国裁判哨响——韩国队犯规!

  这段扣人心弦的描写中,作者分别从三个方面再现场景:一、分数的演变,“70 平”、“90比85领先”、“90比88”、“92比88”,写出比赛的紧张氛围。二、时间的消逝,从“11分”写到“12秒”,精确到秒,更见激烈程度。三、细节,“对方进攻,投篮,手抖了,未中”,这个动作细节既写出对方的紧张心理,又暗示出现场记者全神贯注的情形。这篇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如今读来仍然“激动人心”,有再次身临现场之感。

  第三,写好事件中的“人”。事件通讯自然要以写事为主,但“事在人为”,要写好事件,就离不开对与事件紧密相关的人的描写。在人物通讯中,写事件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一切以“人”为中心,同样,事件通讯写人是为写事服务,是为了更生动、更深入地呈现事件的本相,揭示其深层的背景和本质。因此,事件通讯中写人,往往写的是人物群像,如果是个体,也不需要刻画其鲜明的性格特征,而着重写其在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例如《面对生命的呼唤——直击子弟兵驰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兴宁事故:123人被困生还希望小》都是借人物群像写事。

  前文所举的反映我国“三农”巨变的事件通讯《栾城草农敢闹海》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全文除了开头的小序,几乎全部由人物的对话构成,3000多字涉及15个当事人。巧妙的是,通讯在人物对话中,揭示了事的发生、发展及其意义,避免了一写到国家政策就大而化之或空洞虚无的浮夸弊病,让当事人自言其事,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农业结构调整后农民收入、生活的改观。文章的三个小标题,也都来自当事人的对话: “刚种草时,一离了救生圈就呛水”、“风里浪里长见识”、“俺现在光想往深水里游”。该文篇幅较长,下面节选两段供参考:

  “刚种草时,一离开救生圈就呛水。”见到西董铺村村民李书贤的时候,他正在地头修路,他放学回家的儿子前来帮工,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开着修草机纵横驰骋。他说的那个“救生圈”,既是指政府的优惠政策也是指县里的草业公司。种草的第一年,李书贤地里家里寸步不离技术员,喷灌、灭虫等一招一式都虚心请教。由于悟性好,技术学得快,第二年就把门市部和房产全部抵押上,承包下乡亲们118亩地。“那时候,谁相信种草能旱涝保收呀?如今西董铺村成为种草专业村,村里327户有200多户种草,种粮的收入显然干不过种草的。”

  ……

  “我的体会是三年一个周期,去年草价高,今年价格低迷。凡是能坚持下来的都挣钱了,盖了洋楼,买了轿车。种得多挣得多,因为这是个朝阳产业。种赔的也有,但总是少数,我也有赔的年份,在我们这里挣少了就算赔。既要学会种草,更要学会卖草。在十年卖草过程中我也被皮包商骗过几次,把草倒腾走以后就找不见人影了。有些单位和部门用了草以后迟迟不付款,逼着我学会了依法讨债,学会了诉讼打官司。”说完这些话后,老马就坐上小车陪客户吃饭去了,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活脱脱的草皮大亨的背影。

  第四、恰当地运用叙述技巧。事件通讯是典型的叙事文体,叙事是其更主要的表现手段。如何叙事,是事件通讯写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写作事件通讯不仅要真实反映事件的全貌,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 果交代清楚,还要写得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写出生动性和吸引力。这就要求在写作中精心构思、巧妙布局,恰当地运用一些叙述技巧和方法。常见的叙述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其中分叙也叫平叙,常用于比较复杂的事件叙述上,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除了叙述方法,叙事人称和视角的选择,也会影响到通讯报道的效果。通讯叙述方法的运用,与文学作品并无多少差异,大家可以参见本书的文学写作部分。

分享到:
小自考
相关资讯
更多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