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笔记串讲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总复习资料(五)

2006-12-21 14:33    

自考整专业

  第二章、经济机构

  13、试述公共部门的国有化和私有化历史?

  答:(1)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40年代的欧洲,在大危机和战争年代先后放弃了完全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政府开始对市场和经济生活的大规模干预,对提供一些“公共物品”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环保、基础科研等的部门实行国有化。

  (2)20世纪70、8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滞胀的石油危机,政府收入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大幅上升,政府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同时,公共部门中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低效率、服务官僚化的问题,政府面临着改革公共机构的压力。因此,从8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国家掀起了私有化运动,典型的有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上台后采取的一系列私有化政策措施。

  (3)适应改革需求,出现了公共选择、管理主义等新的学术思想。

  第三章、政府框架

  14、为什么任何社会都需要设置地方政府?(200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一般如何处理?

  答:1、设置地方政府的原因:(1)为管理方便;(2)提供有效服务;(3)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体制的突出特征;(4)增进人们对自由政治制度的理解。

  2、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几种模式:

  (1)联邦制国家有限分权模式(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

  (2)单一制国家有限集权模式(英国、法国、日本)。

  15、当前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在组织结构、职权和财政上有何特点?

  16、民族地方自治与特别行政区存在的意义?

  第四章、公共决策的制定

  17、试分析对我国公共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正式、非正式因素?

  答:(一)、正式因素:

  (1)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是最高决策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策有本权威性和强制性两个基本特征。

  (2)政府。在我国,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关,是决策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具有具体性和补充性的特征,

  (3)国家主席。国家主席是一种国家机关,它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国家的法律由国家主席予以颁布施行,并发布各项主席令。

  (4)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它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非正式因素:

  (1)民主党派和政治社团。

  a、各民主党派在我国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功能。

  b、政治协商会议以制度化的形式为各民主党派,政治社团和非组织社会知名人士提供了独特的议政渠道,在国家公共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我国的政治社团是不同利益群体实现其特殊利益要求的工具,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在国家制定政策时,政治团体的存在能够保证公共决策不以严重损害某些群体利益为代价而使另一些群体获利。

  (2)政策研究组织。

  a、隶属于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纯行政性政策研究组织。

  b、行政性和学术性相结合的政策研究组织。

  c、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高等学校下设的相应系、所、室等学术性政策研究组织。

  d、企业、公司、个人创办的政策研究所、咨询公司、研究会等民间政策研究组织。

  e、由前政府官员组成的咨询小组,委员会等政策研究组织。

  (3)公务员。

  (4)社会公众。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决策的基本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舆论和媒体。

  (6)政党资金和经费来源的影响。

  18、试比较议会民主制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答:1、议会民主制:

  (1)总统—议会制,以美国为典型;

  (2)内阁—议会制,以英国、德国、日本为代表;

  (3)委员会—议会制,以瑞士联邦为代表。

  所有实行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国家,大都在宪法中认为“全民公决”的决策方式,但通过“阿罗不可能定理”可以得知,真正的“民主”体制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代议制的选择过程中,政治家是理性而自利的,投票人是理性而无知的,这种机制预先造成了政府的优先地位。政府依据自身利益偏好行事,导致“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意味着社会资源被损耗浪费,公众成为最终的利益受损者。

  2、人民代表大会制: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权力,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行使职权。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由它罢免。

  (4)地方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5)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中的领导作用。作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重要补充,还实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

  第五章、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

  19、引起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各有哪些?失业和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什么社会后果?

  答:(一)、引起失业的原因:

  (1)摩擦性失业。包括:劳动力的流动;退休和新劳动者加入的不同步性;不满意现状而离职。

  (2)结构性失业。包括: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求不一致。

  (3)周期性失业。包括: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二)、失业的社会后果:

  由于推动了保障基本生活的收入来源,失业者就会不断地寻找工作,不断地失望,使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研究表明:失业会破坏身体和精神健康,更容易导致心脏病,酗酒和自杀。高失业时期,往往伴随着高犯罪率,高离婚率及公众对政府的种种不满。

  (三)、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即: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

  (2)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即:由于生产成本增加,物价被推进上涨。

  (3)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即: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4)结构性通货膨胀。即: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5)预期通货膨胀。即:由于人们的预期而使上一次的通货膨胀持续甚至加剧。

  (6)惯性通货膨胀。即:由于本身的惯性而持续下去的通货膨胀。

  (7)现代货币数量论与通货膨胀。即:由于货币的过度发行而造成的持续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周期带动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的社会后果:

  (1)通货膨胀收入再分配效应;

  (2)通货膨胀财富分配效应;

  (3)通货膨胀对产出与就业的影响;

  (4)通货膨胀对价格的扭曲;

  (5)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6)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20、试分析经济增长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答:生活质量与经济增长往往存在着矛盾。生活质量应把经济增长中令人不快的特征作为社会成本减去,加上公民们现在享受到的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夫妻们在自己家庭中所提供的劳务,有几种衡量生活质量的方法:(1)经济净福利(NEW);(2)实际生活质量指数;(3)成本效益评价法。

  经过上述的衡量评价,经济增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量的概念,而成为一个综合的质的概念。为了区别,我们可用“经济发展”来表示这一质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与制度等的总体进步。

分享到:
你可能喜欢
相关问答
更多课程推荐
全国自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