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什么是政治经济学(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的证明和运用。
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最早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口诀:克制)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它是指国家范围。
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理解成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后来,政治经济学也被简称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一般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17世纪中叶以后,古典政治经济学由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是最终完成者。
(口诀:英国:威廉当家)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并探讨了剩余价值的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并对后世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古典政治经济学并未深入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他们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并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根本的改造,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并为社会经济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封闭的、僵化的理论,而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
中国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选择题)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可见,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口诀:3劳)
劳动是指人类利用自身的体力和脑力,参与生产活动的过程。劳动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包括人们的劳动能力、技能、经验和创造力等方面。
劳动对象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造和加工的客观物质。劳动对象可以是各种自然资源,如土地、水域、矿产、森林、动植物等,也可以是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产品和设施等。
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包括各种生产工具、设备、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么生产、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
这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这三个要素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核心要素,也是劳动过程的最一般、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性的要素。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选择题)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发生关系,同时人与人之间也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生产力,后者表现为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被看作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其发展状况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其中,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
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们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表现为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生产关系的过程。
生产关系首先涉及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即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关乎着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以及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三、社会的矛盾运动(选择题)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其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影响,即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一、研究任务(选择题、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一)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基于客观经济现实。经济规律的形成是基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实践和经验总结的结果。这些规律反映了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和稳定性,与特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形态密切相关。
第二,独立于个体意志。经济规律不受任何个体或集体的主观意志所左右,而是独立于个人意愿和利益的客观存在。
第三,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二)经济规律的特点
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各种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
经济规律是人们社会活动和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第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存在特定的经济运行规律。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第三,不同阶级或集体对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存在差别。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存在着阶级背景。经济规律的作用结果,对不同的阶级或集体利益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经济规律的类型
根据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一般经济规律。这些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它们展现了社会生产中某种共同本质的联系。这些规律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无关,而是适用于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组织形式。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第二,共同的社会形态经济规律。这些规律是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它们揭示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几个社会之间的共同本质联系。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规律可能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普遍适用的规律。比如价值规律。
第三,特定社会形态经济规律。这些规律是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它们反映了该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的特殊本质联系。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规律,这些规律在特定社会形态下起作用。比如剩余价值规律。
二、研究意义(简答题)
总的来看,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通过深入剖析经济社会的生产关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为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
第二,是进行我国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理论原则,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
第三,为学习其他经济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经济现象的本质,提升经济理论素养,增强在经济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典例题
【单选题】
属于一般经济规律的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思维发展规律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般经济规律。这些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它们展现了社会生产中某种共同本质的联系。这些规律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无关,而是适用于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组织形式。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
【多选题】
下列属于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的必备基本要素的是( )。
A.生产力
B.劳动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E.生产关系
|
 |
 |
|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
本章小结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的证明和运用。
2.17世纪中叶以后,古典政治经济学由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是最终完成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他们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并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封闭的、僵化的理论,而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阶段的特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4.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才能发展,人类社会才能发展。可见,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5.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发生关系,同时人与人之间也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生产力,后者表现为生产关系。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6.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是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的。
8.总的来看,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第二,是进行我国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三,为学习其他经济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