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口语=说话?
即兴口语≠说话
平淡无奇的话语我对你爱搭不理
幽默随性的言谈我对你崇拜无比
今天这门课老师不但教你如何说话,还要教你如何说想说的话,有趣的话,有逻辑的话。
接下来的几节课中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即兴口语的魅力
第一章 即兴口语语言样态解析
第一节 即兴口语的界定
语言交流通常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口语交流,这种交流一般是张口就来,十分随意。
第二层:文字传播,它克服了口语的随意性,增强了传播信息的确定性。
如果不严格划分,语言还有一个更高级的层次
第三层:文学语言,即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材料,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加工,以求表现形象、思想的艺术形式。
一、即兴口语表达的分类
广义:即兴口语是自然状态中的口头语言现象。
狭义:即兴口语指的是较严肃场合中带着一定目的而使用的经过加工提炼的现想现说的口头语言,以此区别于纯生存空间中的口语。
(一)按照即兴口语表达的语境要求来划分
|
规范口语 |
日常口语 |
界定 |
大众传播的言语行为 |
人际交往的言语行为 |
对象 |
表达对象的公众性 |
表达对象的选择性 |
个性 |
言语个性受媒介意志制约 |
言语个性受交际语境制约 |
语体 |
有时带有书面语色彩 |
不带有书面语色彩 |
语音 |
讲究语音规范 |
不讲究语音规范 |
思维 |
有准备地边想边说 |
无准备地边想边说 |
内容 |
表达内容有规定性 |
表达内容无规定性 |
信息 |
强调信息含量和密度 |
不强调信息含量和密度 |
对于口语表达者来说,在规范的口语表达场合中,往往要在“即兴”中完成规范化,有时甚至是艺术化的语言组接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增加语言信息量,同时要求传达信息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难点即亮点
(二)按照即兴口语表达的生成性来划分
原声口语:没有受到文字影响的原生态的口头语言现象被称为“原生口语”,即“自发口语”,没有文字依据(面试)
次生口语:“非自发口语”,把书面文本转化成口头语言就是次生口语,即有一定的文本做依据(演讲稿)
我们的即兴口语指的是——原生口语(更加考验技巧与能力)
二、即兴口语的构成要素
在应聘面试、谈判演讲、会议报告、论辩争鸣以及播音主持等活动中,即兴口语表达不能降低到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水平,它是在现场交流中“即兴”完成的规范化、艺术化的创作活动。
即兴口语讲求的是声音形式与思维过程的匹配性,要求即兴口语表达者的声音形式能顺利地反映其思维轨迹。
即兴口语表达的3个步骤:思维;语言化;表达
思维:言语化和表达的基础
言语化:语言化和表达的过程
表达:思维和言语化的最终结果
要达到即兴口语声音形式和思维过程的完美匹配,要有两点作依托。
(一)口语表达者思维的流畅度
即兴口语表达的关键一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
内部言语: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运行于内心的语言,它可能是一些抽象理论、形象的画面、图形和特定的声音等。
人们的思维过程也就是内部言语复杂运动的过程。
例如:脑海中的画面,脑海中的推理和判断,无声语言的闪现
你的头脑风暴,你的小秘密
外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中,往往要根据一个词或词组而展开语言链条,这就要求即兴口语表达者在遣词造句时,由点到线,在步步拓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逻辑的清晰和思维的统一。
下图向大家展示了口语表达者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化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语流不畅,表达失误等问题。
(二)口语表达者即兴表达的聚合力
外部言语指的是人们用听觉可以感知的语言,见诸声音,有时也包括动作等感性形式的态势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态势语言都是外部言语的主要形式。
外部言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整合语言的过程:
理清思路一选词组句一表情达意一收集反馈一调整思路一选词组句一表情达意……
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不是互相脱离的,而是流畅又富于聚合力的。
有清晰话题的即兴口语可以概括为这样的流程:
抓话题一定语点一扩展语点一查漏补缺
在话筒前即兴进行的报道,不应信口开河,跟着感觉走,而应在收集准备好充分的信息点的前提下,现场扩展信息点并将形象性的东西词语化、序列化,最终完成表达活动。
内部言语是在观察和感受的过程中,受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它可能是一种“浮动的意念”,一种“具体的表象”,一些感觉或色彩的“碎片”,一些简单的“语点”。因此,它具有不完整性和不连贯性。
内部言语是外部言语产生的基础,而外部言语则是对内部言语加工处理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加工处理——程序编码:也就是调动语言积极地参与思维活动,用确切的词语与思维内容相契合,使思维逐渐清晰化、具体化并最终穿上“合体”的语言外衣的过程。
转换编码要靠思维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思维品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转换编码的速度与质量,而转换编码的速度与质量,又会直接影响即兴口语表达的最后环节能否顺利完成。因此,转换编码是即兴口语表达基础训练中的重点之一。
三、即兴口语表达进程中的核心言语定式
即兴口语最难的是什么?
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只有形成合理的言语定式,才会有合理的同类后继的表达;失去言语定式就破坏了表达中的动态平衡,说话必然会杂乱无章,让观众失去兴趣。
现在就解析一下即兴口语表达的基本定式。
(一)即兴口语表达中的首句导向定式——抽线头
许多人在说话的时候,要么心里一团乱麻,要么舌头上一团乱麻,不在正确的线性进程上。如果把想说的话比作一团线,讲第一句话就好比抽线头,抽准了,话就会越说越顺。
首句导向定式实质上就是以“片言居要”的形式对一个句群来做定向,第一句定准调,后面的表达就会源源不断地由此生发。培养即兴口语表达中的首句导向的定式意识,可以用一句提纲挈领的话为发端,围绕它说好一个语段。
(二) 即兴口语表达中的首字导向定式——起线头
首字定音,在每一句话说出的时候要有轻重处理。很多重要场合中的即兴口语表达,首字定音作用非常重要。有经验的口语表达者通常会特别注意首个字的选用,因为第一个字起音的强弱决定了后面整句话的基调。
(三) 即兴口语表达中的句间依存定式——理线条
句间依存定式指的是口语表达中的“定向推进”意识。在同一话题的表述中,这种“中心语义定式”制约着一连串的语句。
如果以清醒的思路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定向推进和逻辑关系,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句间依存定式和语脉导向;熟练运用起纽结作用的关联词和起语篇衔接作用的回指词,可以显示出句间良好的衔接和依存关系。
(四) 即兴口语表达中的句群向心定式——挂车厢
在首句不能发挥语义导向作用时,句群向心定式对中心语义的表达就起决定作用。因此,说话时不能把两种表达意念搅在一起,因为中心语义只能有一个。为了增强表达者的向心组合意识,在陈述性表达中仍可以在适当的地方直接点明中心语义,以此作为意核组织表达的内容。
第二节 即兴口语的特征
一、即兴口语时境的突发性
张三上来给大家讲点
李四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时境紧迫,情景复杂,由此而导致话题的多样选择,但有经验的口语表达者往往是机敏地选准一点,迅速组合思维,进行言语化转换,成功完成即兴表达。
二、即兴口语存在的一维性
人们的口语和时间一样,是一维性的。
什么是一维性呢?=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首先在于它们的生成和接受的心理过程不同。口语表达者要在不停顿的语流中选择词句,受到苛刻的时间限制,同时讲话者和听话者又都有一个“即时记忆”的极限。
人的记忆中至多只能容纳7个左右的词语单位。对口语来说,其区别于书面语的最大特征恐怕就是它的无准备和无保存。
三、即兴口语组织的原生态性
在语言的发展史上,口语先于书面语出现,是语言的原生态,是自然的鲜活的语言。书面语对口语进行了加工和改造,因此更为精致。
即兴口语的原生态可以解释为什么汉语口语具有用法上的潜在灵活性。因为说话人常常会在说话的半途中改变意思或者半路重组句子,还有可能出现很多代词来替换名词、形容词,或者是上下文的内容。
书面语:我今天早上买了一本姜老师的关于即兴口语的绿皮的书。
口语:今天早上,我买了 一本书,姜老师的,关于即兴口语的,绿皮的。
林语堂总结过说话的特点和书面语不同,“说话要求句子短小,结构简单,修辞性附加语少,不讲究完整的规范; 说话中零句多,整句少,连词、介词、动词常常省略; 句式松散,停顿较多。”
四、即兴口语应用的情境性
书面语言的使用没有语境的限制,而即兴口语的使用一定是有一个语境的。
语境有助于确定话语的意义,汉语口语缺乏语法标记,因而它在特定语境中可以通过语音的作用来取代语法,如通过改变某个字的重音或某个句子的句调、停顿,来起到语法标志性的作用。
例如:他不是一个人。
他,不是一个人。
他不是,一个人。
他不是一个,人。
即兴口语具有很强的模糊性,这不仅表现为汉语口语中拥有大量的模糊词,而且还反映在语言构造的各个部分。
即兴口语往往把概念放进某个情境之中,也就是口语更贴近活生生的现实和人生。在汉语书面语中的“椭圆”可能就在口语中被“鸭蛋”所代替,情境性使得口语更注重实用,更注重情绪而不是逻辑。
五、即兴口语传播的套路性
即兴口语是随机而发的,不像书面语那样有千锤百炼或者深思熟虑的准备,故而在一些需要随即生发的环境中,或者一些带有传承性的长篇口头讲述中,其依赖“套语”和“程式”的可能性更大。
在汉语口语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三叠式叙事结构”就是这样一种套路和程式的体现,例如“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等著名情节都是源自口语传承中的“程式”。因外部有声语言诉诸听觉,留在记忆里的时间只有七八秒,在这之后记忆就会模糊不清、残缺不全。为了让人听清听懂,一些重复是必要的。
六、即兴口语使用的具象性
善于使用即兴口语的人往往能够在言语过程中选用生动的具象性词语,并融进自己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因素。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广泛流行的大多是形象感强的词语,下面以表格形式对汉语口语中的具象性词语进行一些分析,见以下表格:
种类 |
特点 |
例证 |
口语表达的视觉形象感 |
口语表达以视觉认识为基础,由词语所反映的巩固在词语形式中的、具有某种看得见的形象性的特征,这就是俗语说的“如见其人”“有浮雕感”等 |
红眼病、红人、穿连裆裤、胡子拉碴、豆腐渣工程、一个鼻孔出气、“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
口语表达的听觉形象感 |
口语表达以听觉体验为基础,由象声词、感叹词等相应词语来诱发一种听觉形象感,就是俗语说的“如闻其声” |
嗡嗡响、嘻嘻哈哈、稀里哗啦、穷得叮当响、响当当、肚子咕咕叫、狗撵鸭子呱呱叫 |
口语表达的嗅觉形象感 |
口语表达以嗅觉体验为基础,由相应词语加以形象地表达,作用于嗅觉感官的一种形象感觉 |
香喷喷、臭烘烘、腥乎乎、墙里开花墙外香、顶风臭八百里 |
口语表达的味觉形象感 |
口语表达以味觉体验为基础,由相应词语加以形象再现,作用于味觉感官的一种形象感觉 |
甜丝丝、酸溜溜、甜言蜜语、酸甜苦辣、苦不堪言、口蜜腹剑、蜜罐里长大、吃香的喝辣的 |
口语表达的触觉形象感 |
口语表达以触觉体验为基础,由相应词语加以形象地表达,而又形象地诱发出作用于人的触觉感官的一种形象感 |
硬骨头,冷冰冰、滑溜溜、热气腾腾、软磨硬泡、话糙理不糙、热锅上的蚂蚁、吃软不吃硬 |
Relax time
来一个小小练习休息一下吧
触媒刺激即兴训练
触媒是“催化剂”的意思,用在即兴口语训练中,表示引发即兴表达行为的媒介。
下面列出了五组触媒词语,围绕着它们编一段内容积极的小故事,话语中必须出现这三个词。也可以自己做练习:闭上眼睛,然后睁开,选出在你周围看到的三样物体,用这三个词做即兴言语生成练习。
好友 百合花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