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与符号
一、什么是“文化”?(选择题、名词解释)
要理解文化产业,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知识、智力、情感、艺术、教育、科技等内容。
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广义的文化概念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对广义文化的分类
分类方法 |
内容 |
两分法 |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
三分法 |
物质、制度和精神 |
四分法 |
器物、制度、风俗习惯、思想和价值 |
器物文化是物态化的文化,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制度形态。
风俗习惯是人的行为文化层,表现于日常生活行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
思想价值层次由人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具体表现于艺术、宗教、道德等形态,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可见,“文化”的概念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包括一个人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早晨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表现的各种不同内容。
如果我们对这些文化定义进行归纳整理,大概可以得到如下5个不同的含义:
①文化即知识。在日常用语中,常常把文化知识连用,甚至直接把有知识的人称为文化人。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狭义的文化含义。
②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观等人文素养。有人讲我们不能“有知识没文化”,就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的。
③文化是风俗、习惯、观念和规范形成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④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⑤文化是精神文明对人本身的影响和塑造过程,即精神力量对人的教化过程。
除上述定义外,文化还有其他一些表述方式,如考古学中,文化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在哲学和人类学中,文化也指“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思维、情感和信仰的方式”、“对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标准化认识取向”,等等。
二、文化三要素与符号(选择题)
综观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的含义尽管复杂,但其本质含义却是共通的,即人所特有的精神创造。
人的精神创造活动千差万别,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它们都是一种符号活动。
符号是用于表达意义的记号,是能够意指其他事物的东西。
一切文化,都是符号,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
从文化产业研究的需要而言,我们只要掌握了文化的这种符号性特征,就抓住了文化产业所有活动的要害和本质。
因为符号同时体现了人类文化的三大要素,即精神要素、表达要素与规范要素。
精神要素即文化的精神内容,主要指哲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等思想意义层面的内容。
这些抽象复杂的内容是通过符号来表达的,符号学称为符号的“所指”。
精神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
在精神内容中,体现于哲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中的价值观念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
表达要素即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表达特定精神意义的物质形态,符号学称之为“能指”,如一个民族的语言、服饰,品牌标志,国旗,音乐中的声音,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影视中的镜头等。
规范要素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思维规范,如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艺术程式、风俗习惯,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等,符号学称为 “符码”。各种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文化产业本质是一种符号的商品化生产。
文化创意人根据一定的符码规则创造出具有精神消费价值的符号产品,如书稿、画稿、视觉设计,企业家组织符号的规范化生产和市场销售。
图书、影视等文化产业是语言符号、视觉符号的生产和销售,文化旅游、民俗观光等产业则是把特定的地点符号化,并展示有个性特色的生活方式符码来满足特定的文化需要。
三、大众文化(选择题、名词解释)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对,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存在的基础。
现代文化产业就其本质上讲,就是大众文化的展开方式,是大众的文化生产、日常文化消费的方式。
大众文化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popular culture,即在大众中流行的文化,或通俗文化;二是mass culture,即粗俗大众的文化。
然而在许多场合中,popular culture和mass culture两种含义实际上是合而为一的。
作为当代文化产业基础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现代工业和现代传媒密切相关的大众消费文化形态。
关于大众文化的争论,主要围绕着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大众文化的起源和性质问题。即是什么决定着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从何而来?
(2)商业化和文化产业化对大众文化影响问题。
(3)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问题。
在西方的一些主流文化学者看来,大众文化并不是大众自己的文化,而是政治和商业机制自上而下强加给大众的,因此大都是些声色之娱的“快餐文化”,是“文化垃圾”。
就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而言,主要表现为如下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1)大众文化对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众文化的兴起,实际地改变着中国当代的意识形态,在建立公共文化空间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大众文化具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日常生活、贴近普通大众的特征,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原料。人类创造的文化本来就应该为人类大众所拥有,为人类的大多数服务,大众文化既然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它本身就是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