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将对数字视频制作做简单梳理。涉及基于电视节目和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数字视频、数字图像、数字音频等基础知识。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数字视音频制作的基本流程,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与人员职责,明白数字视音频及图像基础概念的界定。
本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于电视节目的数字视频制作
识记:电视节目的种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
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组成和职责。
(二)基于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
识记:基于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过程;数字视频作品的种类。
(三)数字视频基础
识记:数字视频的概念;视频的制式。
理解:视频压缩的目标、压缩比;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
(四)数字图像基础
识记:数字图像的类型;数字图像的构成。
理解:数字图像的格式;数字图像的获取。
(五)数字音频基础
识记:数字音频的技术特征。
理解:音频数字化。
目录
1.1 基于电视节目的数字视频制作
1.2 基于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
1.3 数字视频基础
1.4 数字图像基础
1.5 数字音频基础
1.6 思考和练习
1.1 基于电视节目的数字视频制作
1.1.1 电视节目的种类(识记)
电视节目是电视传播最基本的单元。
电视节目可分为4类:
新闻节目
娱乐节目
教育节目
广告
新闻节目:
按播出时段划分,电视新闻类节目包括:
早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深夜新闻
按地域划分,电视新闻类节目包括:
地方新闻、全国新闻、国际新闻
按内容划分,电视新闻类节目包括:
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
按体裁和播出方式划分,电视新闻类节目包括:
消息、新闻深度报道、新闻专题和特写、以新闻事件为基础的纪录片、重大社会事件的现场直播。(广义:凡是以社会现实变动为表达对象的电视节目,都视为“大新闻”的范畴)
娱乐节目:
综艺节目、游戏节目、文艺晚会和各类表演的转播。
广播剧、电视剧、音乐、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
电视播出的长篇评书、戏曲、曲艺等。
教育节目:
电视教育节目分为公共教育或社会教育节目和职业/专业教育类节目两大类。

广告:
电视广告一般分为
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两大类。

1.1.2 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理解)
电视节目制作包括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一般可分为前期制作与后期制作。
1.前期制作工作流程:
电视节目的前期制作包括构思创作和现场录制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构思创作。

确定拍摄计划需要做哪些工作?
1.根据节目性质对导演、演艺人员、主持人或者记者等做出选择,合理配置创作人员。
2.向制片、服装、美工、化妆人员说明并初步讨论舞美设计、化妆、服装等方面的要求。
3.确认前期制作所需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技术人员。
4.制片部门要确定选择的拍摄场地及后期保障。
5.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讨论、确定拍摄计划并执行等。
第二阶段:现场录制。以演播室节目制作为例:

2.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主要是指编辑合成阶段,主要工作有:

1.1.3 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识记)
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是指完成电视节目制作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强调的是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目前常用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有ENG、EFP、ESP方式。
1.ENG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这种方式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能适应新闻采访的运动性和灵活性、新闻事件的突发性、电视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性。
特点:方便现场拍摄,但是获取的素材还需要在电子编辑设备上进行编辑。
新一代的ENG被称为卫星新闻采集(Satellite News Gathering,简称SNG)
2.EFP方式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EFP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一整套适用于“野外”或“演播室外”节目制作的电视设备的统称。这套系统往往装在专用电视转播车上,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特点:由于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和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因此EFP的现场性特别强烈,被称为“即时制作方式”。这也是其最突出的优点。
3.ESP方式
ESP,即电视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主要指演播室录像制作,也包括演播室直播。
特点:ESP既可以先摄录,后编辑;也可以即摄、即播、即录。因此它已成为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主要手段。
虚拟演播室(Virtual Studio)
虚拟演播室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目前的电视制作中。这是一种采用计算机三维动画软件创作的三维虚拟布景来替换真实的演播室布景,并将主持人图像与三维布景进行合成的制作技术。
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演播室系统,虚拟演播室更便于发挥主创人员的创作意识,可以为电视制作人员提供超越时空的创作环境,从而丰富画面的表现空间,使电视节目具有更强的可视性。
1.1.4 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组成和职责(理解)
1.导演
整个制作过程的指挥员与核心,其工作要围绕着如何调动一切要素、创造音像空间和表现电视作品的主题来展开。
导演的工作主要有:
(1)准备阶段的工作
(2)摄制阶段的工作
(3)后期加工阶段的工作
具体来看:
(1)准备阶段的工作
①确定电视作品的选题。
②确定文字稿本,将其改编成分镜头稿本。
③组建摄制组。
④制定拍摄计划与程序。
⑤召开摄制组工作会议,统一思想、确定方案、明确分工、协调工作。
⑥组织必要的排练与演习。
(2)摄制阶段的工作
在摄制阶段,导演主要承担着组织、指挥和指导的工作。
①指导摄像师确定机位和拍摄角度。
②启发演员进入角色,为演员进入最佳状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③做好现场拍摄的指挥、指导工作,认真检查每个镜头的拍摄质量。
(3)后期加工阶段的工作
导演在后期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监督编辑人员完成图像与音响的后期编辑与合成。有的导演自己承担编辑工作。
2.摄像
实现导演意图,体现画面造型艺术。
摄像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熟悉摄像机的性能,掌握摄像机的各项操作技术。
(2)熟练并稳定操作摄像机的镜头运动。
(3)熟练掌握画面构图、摄像布光等摄影技术。
(4)熟悉稿本,按稿本的要求,在编导的指导下进行拍摄工作。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录像
录像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熟悉摄像机、录像机与录像控制台等设备的工作性能与操作方法。
(2)录制时,在编导指导下操作摄像机、特技信号发生器和控制台的有关设备;按稿本要求与摄像人员密切配合,录下合乎质量要求的电视图像信号,并做好标记。
(3)协助设备维修工程师做好摄像、录像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4.场记
场记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场记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如镜头号、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精确地记入场记单。场记为导演的继续拍摄和不拍、剪辑、配音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
5.美工
美工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在编导的指导下,熟悉分镜头稿本,按分镜头稿本的要求绘制出所需要的字卡、图表与图画,并能按照稿本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出一些电视动画以及片头、片尾等。
(2)熟悉录制过程,特别是电视的摄像、录像与编辑过程,使美工的工作能符合摄录要求。
(3)做好录制内景的设计、搭置与绘景等工作。
6.灯光
灯光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灯光人员要掌握灯光照明的常识及灯光布置技巧,熟悉在不同环境下创造各种艺术效果的灯光照明设计方法。
(2)在录制时,要按稿本要求做好灯光的调整与控制操作。
(3)在平时,要做好灯具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7.编辑
编辑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编辑工作一般可由录像人员兼任。从设备管理与维护出发,制作任务多的单位也可设专人负责。编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电子编辑机的工作性能、操作方法以及各种编辑方式的特点。
(2)懂得镜头组接的理论与技巧,在编导的指导下,能按分镜头稿本做好录像素材的后期编辑工作。
8.录音
录音人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熟悉音响设备的性能、操作使用与管理维护工作。
(2)录制时,在编导的指导下,负责同期录音和后期配音的全部音响工作。
(3)要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对一些音响、音乐要求较高的作品,能做一些音响的设计、制作与处理的技术性工作。
9.解说
解说人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普通话准确、语音洪亮清晰,有一定文化修养,使解说更加动听感人。
(2)配音录制前,要熟悉解说词,还要对照稿本反复观看已编辑完成的画面,熟悉画面内容,了解段落结构和节奏变化,从而决定解说的起始、抑扬顿挫和快慢节奏。
(3)在配音录制前,解说人员要在编导的指挥下,与录音人员密切配合,做好解说词的配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