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听
登录/注册体验更全面的学习服务
管理思想史(2003版孙志华)基础学习班--孙志华
您可以免费试用讲义功能,购买课程后,可对讲义进行下载、打印。
  教材说明
  《管理思想史》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1版
  2006年9月第2次印刷
  
  课程说明
  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管理思想,即较有系统的管理观点和理论。它是历史地与某些特定时代的社会条件相适应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当社会随时间的变迁而重心转移时,管理思想也就有了相应的变化。从时间和发展的角度看,管理思想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即管理思想史。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关联的,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因此,管理思想史所研究和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近代和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思想和学说。
  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是整个人类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1)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2)古典的管理思想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工业革命后产生的管理思想开始,中间经历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组织理论的形成、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等阶段。
  (3)现代管理思想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当前的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史是关于系统的管理思想或理论的历史性学科。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就是阐述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史或居支配地位的管理观点、管理思想、管理学说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历史。
  从推动管理思想史发展的动力角度看,除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所提供的思想和理论要求之外,不同学派管理思想的相互争论和观点也是重要的方面。因此,本书也将不同派别的管理思想作了适当的介绍。
  研究管理思想史的目的和方法:(1)一般地说,研究管理思想史的目的是要找出管理思想或理论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共同关系和特殊性,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在现实经济条件下,找到更有利于今天管理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2)具体地说,研究管理思想史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各种管理思想和学说的发展变化过程,从中对比地加深对我国管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管理理论;另一方面是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思想和学说,以有利于学习和掌握西方的各种管理思想,借鉴和利用有关知识来指导今天的管理实践。研究管理思想史,一般采用历史地纵向演进、追溯和比较的方法,横向交叉联系与比较的方法,以及管理思想与管理的历史与现实相互联系和对照的分析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则是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征主要表现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进程的发展与管理历史进程的统一;管理思想与社会哲学文化的统一;管理理论与经济理论的统一;管理思想和学说与管理实践的统一。总之,管理思想史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不仅具有管理学的全部特征,而且还有历史学、哲学和经济学的特征以及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
  学习管理思想史的重要意义:(1)学习管理思想史是进入管理学之门的有效途径,也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必备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理论源头是管理思想史,只有掌握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不懂历史,难懂现在。只知现在的管理理论,不知其由来与发展,就不能深刻认识和了解这些管理理论,更难以发展理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要求人们必须认真研究管理思想的演变历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习与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3)学习管理思想史,也是通过比较对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

第一章 管理思想史的渊源

  第一节 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古罗马管理思想及宗教管理思想

第一节 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

  一、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
  二、古代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
  
  一、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埃及人很早就懂得了分权
  法老作为“赖神之子”享有神权,而辅助法老的宰相则集“最高法官、宰相、档案大臣、工部大臣”等职衔于一身,掌管着全国的司法、行政亦即经济事务,但军权由法老直接掌管,宰相不兼军务。
  所以丹尼尔·雷恩先生说:用来说明职业管理角色的最古老的一词是“宰相”。埃及人是首先意识到“管理跨度”的实践者。
  所以,后来的希伯莱人在《圣经》里提出的以10为限的管理思想即源于此。
  
  二、古代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
  巴比伦重新统一两河流域以后,建立了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任命各种官吏,管辖城市和各地区的行政、税收和水利灌溉。
  国王总揽国家全部司法、行政和军事权力,官吏是贯彻国王政令的工具。
  为了巩固其统治,汉穆拉比编制了《法典》,作为国家行为的准绳。法典共分为三部分,即引言、法典本文和结语。法典本文共282条,内容涉及到财产、借贷、租赁、转让、抵押、遗产和奴隶等各个方面,对各种职业、各个层面的人员责、权、利关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第二节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一、苏格拉底
  二、色诺芬
  三、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早期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是荷马史诗的形成。
  希腊历史上,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9~8世纪因荷马史诗而习称“荷马时代”。荷马时代的部落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当时国家还没有产生,氏族部落采取的是“一长两会制”,一长即军事首领,两会即长老会和民众会。军事首领是公举出来的部落领袖,称为“巴西列斯”,平时管理宗教神务与裁决争论,在战时则是全体成年男子的统帅。
  从古希腊的部落管理体制里看到了“议会制”的某些端倪。虽然古希腊的记载并没有留下多少关于管理原理方面的见解,但雅典城帮及其议会、人民法庭、执政官的存在本身就表明那时已意识到了管理职能。
  古希腊的改革家、思想家最先产生在工商业最发达、自由民的内部斗争最激烈,而且又是最易接触其他先进文化影响的地方。这些地方生产力开始有了发展,人们为了发展工商业开始进行一些有组织的生产,从而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在他们之中最出色的有苏格拉底、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人的思想,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对后人的影响都很大。
  
  一、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公元前469—前399年),雅典人,出身于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他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从军打过仗。
  苏格拉底用“问答法”传布他的思想。他把接受教育者的一切已有见解,用一问一答的方法悉数破除之后,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的影响。
  苏格拉底把他的这种方法,即通过谈话、提问、揭露矛盾而从个别求得一般的方法,叫做“精神接生术”。
  基于上述思想,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他说,管理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在量上的不同。并且认为,一个人不能管理他的私人事务,他肯定也不能管理公共事务,因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技术和私人事务的管理技术是可以相互通用的。
  但不幸的是,苏格拉底忽视了管理的特殊性,即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以致使雅典人按照苏格拉底的主张频繁地轮换其军队的领导人和市政府的领导人的时候,面对马其顿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精良的军队,密集、纵深的“马其顿方阵”而束手无策。
  
  二、色诺芬
  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前350年),出生于雅典富人家庭,是苏格拉底的门生。他曾经根据自己亲自经营和管理庄园的实践经验写成《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一书。
  这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
  这部著作在管理思想上的主要贡献是:
  第一,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他认为,“家庭管理”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问题。而古希腊奴隶制是建立在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私有制基础上的,生产活动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奴隶去完成;因此,这里的“家庭管理”应该是囊括了奴隶主阶级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奴隶)的各种组织与管理问题。
  第二,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问题。他提出,检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是财富是否得到增加,并认为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得到更多的财富。
  第三,首先认识到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这一重要思想。这一点意义非常重大,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里,奴隶被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根本就不作为人来对待,色诺芬的主张无疑从客观上否定了奴隶制的基础,也为今后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但从本质上讲,他的主张显然还是为奴隶主服务的。他提出,对奴隶的管理应该严厉,对驯从的奴隶应该给予较好的待遇。并且提出了训练奴隶的办法。
  第四,色诺芬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
  
  三、柏拉图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2年),出身于雅典的贵族家庭,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死后,曾流亡海外,游历埃及和南部意大利等地,结识毕达哥拉斯学派。
  公元前388年他回到雅典,建立学院,教授哲学,著书立说,影响很大。他所建立的“亚加德米”(Academie,法语“学院”的意思)直到公元529年罗马皇帝下令封闭止,延续了900多年,一直是传播唯心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的中心。
  柏拉图著作甚丰,其中最主要的是《理想国》(又译《国家篇》)。
  在柏拉图的视野中,他主要通过研究国家范围内的分工体现出了独特的管理理想。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生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内不做别的工作,而只做一件事,那么他就能做得更多、更出色、更容易。由此他得出结论说,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面执行一种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职务。在《理想国》中他把人分为三等
  第一等人是治国贤哲,即管理国家的哲学家。他的职能是以其智慧来管理国家。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于知识,以正义治国,所以国家与个人非由真哲学家治理,均不能至完善之地位。这些哲学家则是由天生有统治才能的人组成的阶层,这个阶层是专门统治人的。
  第二等人是卫国的武士。它的职能就是以其勇敢来帮助统治者实施暴力和防御,以保障从事各种行业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些武士则是天生有军事才能的人,做辅助统治的工作。
  第三等人是民间艺工。它是由手工业者、农民、商人等组成,他们的职能是通过其劳动供给国家物质财富并接受上面两个等级的统治。这些劳动者则是天生有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只能从事一种适合于自己天性的手艺。
  柏拉图把自由民中的穷困贫农比作没有尾针的雄蜂,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所以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没有贫民和奴隶的位置。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而人们的本性即灵魂是由三部分构成的:理性、意志和欲望。而相应的国家中的三个等级也就是对应了人的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理性是最优秀的部分,当它统率和指导其他部分时,灵魂就有了智慧的品性;意志是灵魂用以发起行动的部分,当它坚定不移地执行理性的指示、帮助它控制欲望时,灵魂就有了“勇敢”的品性;欲望是灵魂里面最低劣的部分,当某种欲望和快乐受到控制时,灵魂就有了“节制”的品性。并且,在理想国内,各个阶层的人应该像人的灵魂的各部分器官一样,相互协调,各执其事,各尽其职,不可擅越,即“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
  
  四、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柏拉图著名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拉城,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雅典度过的。他在“吕克昂”(“逍遥学派”的发源地)研究和讲授的内容涉及到当时知识的一切领域。
  亚里士多德和德谟克利特一样,是古希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起初,他深受柏拉图的影响,后来便和他的老师在思想上发生了分歧。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体现出一些重要的管理思想,并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这是他在管理上的第一个贡献。他说,从来、不知道服从的人不可能是一位好的指挥官。他关于“天赋人性”的思想和我国的孟子所宣扬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具有同样的性质。他所确定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当然也是天赋的。
  亚里士多德在管理上的第二个贡献是发展了色诺芬的“家庭管理”的思想。
  第三,亚里士多德对于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的揭示对管理思想发展也极具启发意义。
  他认为,—切具体事物都可归结为由“形式”和“质料”构成的。其中,形式是事物的目的因和动力因,因此是积极的能动的因素;而“质料”即物质,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亚里士多德肯定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真实的,认为它们的这种运动、变化、发展是“质料”实现的“形式”。他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潜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实质上也揭示了管理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即“目的+(物质+管理)+新的目的”的过程。

购买课程后,所有章节讲座可不限次数、不限时间播放学习。直至考后一周关闭!(模拟试卷于考试结束当天关闭)。

第一章 管理思想史的渊源
第01讲 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第02讲 古罗马管理思想及宗教管理思想
第03讲 第一章练习题
第二章 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第01讲 社会实践所体现出的及中世纪思想家的管理思想
第02讲 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思想的萌芽
第01讲 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思想的萌芽(一)
第02讲 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思想的萌芽(二)
第03讲 第三章练习题(一)
第04讲 第三章练习题(二)
第四章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第01讲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初步尝试
第02讲 十八九世纪主要思想家、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思想
第03讲 第四章练习题(一)
第04讲 第四章练习题(二)
第五章 泰罗与科学管理
第01讲 泰罗对科学管理的贡献、科学管理原理
第02讲 科学管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第03讲 第五章练习题
第六章 古典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01讲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02讲 马克斯·韦伯及其行政集权组织理论
第03讲 古典管理理论的集成
第04讲 第六章练习题
第七章 行为科学的产生
第01讲 行为科学的产生
第八章 行为科学的建立
第01讲 行为科学的建立
第02讲 第八章练习题
第九章 关于人性的进一步探索
第01讲 个性行为的研究
第02讲 有关企业中人的特性的理论
第03讲 组织和领导行为研究
第04讲 第九章习题(一)
第05讲 第九章习题(二)
第十章 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第01讲 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第02讲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第01讲 管理过程学派
第02讲 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
第03讲 系统管理学派
第04讲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
第05讲 经理角色学派
第06讲 十一章练习题(一)
第07讲 十一章练习题(二)
第08讲 十一章练习题(三)
第十二章 当代管理思想
第01讲 日新月异的管理世界、彼得斯和波特的管理思想
第02讲 科特、圣吉、戴明和朱兰的理论
第03讲 企业战略与核心能力、企业文化和企业再造的管理思想
第04讲 第十二章习题(一)
第05讲 第十二章习题(二)
购买课程后可享受对所有课程记录笔记的功能 。
登录/注册后可对试听课程进行记笔记操作,笔记内容可查看和再编辑 。

学员购买课程后方可进行提问!

专职老师全天候在线答疑,学员提交到答疑板上的问题最快将在8小时内即可得到准确答复,高效答疑!

学员问答
观看该课程的人还喜欢
暂无推荐视频
下载“自考365”APP,体验更多服务
立即体验完整课程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