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听
登录/注册体验更全面的学习服务
计算机应用技术(2016版耿文静)基础学习班--耿文静
您可以免费试用讲义功能,购买课程后,可对讲义进行下载、打印。
  应试指导
  重点章节
  第一章 计算机及其应用概述
  第六章 多媒体技术(PS CS6,多媒体信息表示)
  难点章节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软件概述
  (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Android系统)
  第三章 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介绍(VS2010,Linux,Git)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
  第五章 信息系统安全
  
  考试题型介绍
题型
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1分/题,20题共20分
二、填空题1分/题,10题共10分
三、名词解释3分/题,5题共15分
四、简答题7分/题,5题共35分
五、综合题10分/题,2题共20分
  
  题型实例
  一、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间是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二、填空题:
  CAD是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它的含义是______。
  三、名词解释:
  机器数
  四、简答题:
  什么是数据?常用的数据形式有哪些?
  五、综合题:
  简述在PhotoshopCS6中绘制散布叶片效果图的方法,要求图像大小为526×389,颜色为蓝色,渐隐模式,带色相抖动。
  考题特点
  01考题包含信息量庞大
  02细节知识点极多
  03综合类题目需要记忆部分软件操作流程
  复习备考建议
  01知识点非常多、信息量庞大,需牢记常识类细节知识
  02有效利用“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针对“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的不同要求,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03针对软件操作类知识,建议学习同时加强上机操作练习。
  
第一章 计算机及其应用概述

  目 录
  第一节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第四节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本章重难点
  --冯·诺依曼机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功能。(常考选择、填空题)
  --不同时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常考选择题)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常考选择、填空、简答题)
  --计算机软件的作用。(常考选择、填空、简答题)
  --不同进制数的转换。(常考选择、填空题)
  --二进制编码的表示。(常考选择、填空题)
  --不同时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常考选择题)
  --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和转换关系。(常考选择、填空、简答题)
  --ASCII码,汉字交换码,汉字字形码。(常考选择、填空、简答题)
  
第一节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计算的概念
  计算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人类很早就学会了加、减、乘、除等运算,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计算的本质是什么。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于哥德尔、邱奇和图灵等科学家的工作,人们开始对计算的本质有了清楚的理解。
  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呢?
  抽象地说,计算就是映射或基于规则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从一个已知的符合串开始,按照一定的规则,一步一步地改变符号串,经过有限步骤,最后得到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这个变换过程就是计算。
  比如
  2+3变换成5属于加法计算
  变换成a属于开方计算
  此外,定理证明、图形变换、语言翻译等过程都属于计算概念的范畴,因为这些操作都是一种符号串变换的过程。
  与计算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是“算法”。
  算法是求解某类问题的通用法则或方法,即符号串变换的规则。
  算法通常由某种精确的语言来表述,算法的执行过程就是计算。
  
  二、计算工具的发展
  1.手工计算阶段
  人类计算工具的开发是从记数开始的。在远古时代,人类还只能通过结绳和刻木的简单方法来记载生活中的事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物资开始增多,于是产生了数的概念,计算工具从记数走向计数,即对数进行度量。最简单的计数工具是人的十个手指,可以表达从1到10的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用来模拟和扩展手指运算功能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由木头或竹子做成的小木棍,多个长短粗细相同的小木棍可以通过纵横相间的摆放来表达超过十的数字。
  算盘是另一种用来扩展手指运算功能的计算工具。中国很早就出现了算盘,配套有完整的运算口诀和操作方法。口诀是针对算盘结构特点设计的基本操作规则,算盘从中国传到了日本、朝鲜、东南亚、西亚和欧洲,成为使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的计算工具。
  17世纪出现了计算尺。它是一种可滑动的尺子,长度来模拟运算数字,除了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能进行三角函数、对数等比较复杂的运算。
  2.机械计算阶段
  1642年,法国人帕斯卡发明了用齿轮计算的机械加法器。1666年,英国人莫兰发明了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器。1673年,德国人莱布尼兹改进帕斯卡的设计,在机械计算器中增加了乘除运算。
  1822年,英国人巴贝奇首先提出计算过程自动化的概念,设计出了第一台通用自动时序控制机械式计算机,称为“巴贝奇差分机”。这台机器不仅能提高乘法速度,而且改进了对数表等数字表的精确度。巴贝奇研制的差分机和分析机为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电子计算阶段
  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体型巨大,其大小约为:高2.4m、宽0.9m、长30.5m,装有近1.8万个真空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万个电阻、1万个电容,总重量30t,每秒能执行5000次加法、400次乘法运算,还能进行除法、平方根等运算。
  ENIAC被用于弹道计算、原子裂变的能量计算、气象预报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电子计算机的巨大优势。ENIAC是划时代的创举,成为现代数字计算机的典型代表。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电子计算机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电子延迟存储自动计算机)。
  之后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体系结构的计算机,被统称为冯·诺依曼机。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机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由五大基本部件构成,具体如下:
  *输入数据和程序的输入设备。
  *记忆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
  *完成数据加工处理的运算器。
  *控制程序执行的控制器。
  *输出处理结果的输出设备。
  冯·诺依曼机具有如下功能:
  ·把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送至计算机中。
  ·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
  ·具有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的能力。
  ·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的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
  ·能够按照要求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
  
  三、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根据所使用的关键电子器件的不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被分为四个时代
  1.第一代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末)
  电子管计算机——其逻辑元器件是电子管。
  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体积庞大,速度慢。
  代表:ENIAC、EDSAC以及1951年由冯·诺依曼研制成功的IAS计算机。
  2.第二代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
  晶体管计算机——其逻辑元器件是晶体管。
  开始使用高级语言程序及其编译器进行硬件控制,整个计算机的体积和能耗都更小。
  典型代表:
  TRADIC、TX-2晶体管计算机、IBM7070和IBM7090、IBM1401
  3.第三代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集成电路计算机——逻辑元件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将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连线固化并封装在半导体芯片上,功能更为丰富,体积更小。开始使用操作系统进行资源调度和输入/输出控制。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各种型号的大型机、巨型机和小型机。
  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IBM360系统研制成功。
  4.第四代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计算机的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存储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目前主流的计算机还属于第四代计算机的范畴。
  试题分析
  1.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在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就出现了( )
  A.汇编语言
  B.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系统
  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间是(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3.根据所使用的关键电子器件的不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被分为( )
  A.三个时代
  B.四个时代
  C.五个时代
  D.六个时代
  4.提出存储程序概念的科学家是( )
  A.冯·诺依曼
  B.比尔·盖茨
  C.乔治·布尔
  D.艾伦·图灵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每秒执行加法的次数是( )
  A.3000
  B.4000
  C.5000
  D.6000
  6.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 )
  A.电子管
  B.晶体管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购买课程后,所有章节讲座可不限次数、不限时间播放学习。直至考后一周关闭!(模拟试卷于考试结束当天关闭)。

第一章 计算机及其应用概述
第01讲 计算机及其应用概述
第02讲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第03讲 计算机中的信息、数值型数据的表示(一)
第04讲 数值型数据的表示(二)
第05讲 数值型数据的表示(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软件概述
第01讲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第02讲 操作系统概述
第03讲 编译系统概述
第04讲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第05讲 Android系统概述
第三章 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介绍
第01讲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软件开发工具简介、VisualStudio2010简介
第02讲 Linux编程环境(一)
第03讲 Linux编程环境(二)
第04讲 版本控制工具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
第01讲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定义与分类
第02讲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第03讲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04讲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第05讲 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
第06讲 计算机网络常用服务
第五章 信息系统安全
第01讲 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第02讲 系统攻击技术
第03讲 系统防御手段
第六章 多媒体技术
第01讲 多媒体技术概述
第02讲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表示(一)
第03讲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表示(二)
第04讲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表示(三)
第05讲 多媒体元素处理软件简介
第06讲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S6
第07讲 多媒体作品开发概述
购买课程后可享受对所有课程记录笔记的功能 。
登录/注册后可对试听课程进行记笔记操作,笔记内容可查看和再编辑 。

学员购买课程后方可进行提问!

专职老师全天候在线答疑,学员提交到答疑板上的问题最快将在8小时内即可得到准确答复,高效答疑!

学员问答
观看该课程的人还喜欢
暂无推荐视频
下载“自考365”APP,体验更多服务
立即体验完整课程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