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本篇是《财务分析》的基础篇章,共计四章内容。考试题型覆盖了单选、多选、填空、名词解释等各种题型,分值比重约占15%。
最近几年的大部分试题是每章每节知识点独立考核,偶有试题跨章考核,考试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扎实掌握每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讲课中会详细讲解并辅助习题加以巩固。
第一章 财务分析基本理论
目 录
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第二节 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节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
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财务分析始于西方银行家对贷款者的信用分析,尔后,广泛应用于投资领域与公司的内部管理。其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
(一)财务分析起源于银行家的信用分析
(二)财务分析的发展
1.为投资人服务的收益分析
2.为企业管理层服务的内部分析
3.财务分析的多元化发展
二、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现实是,使用“财务分析” 这一称谓,似乎在会计学界正逐渐得到认同。据此,本书采用“财务分析”这一称谓。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
财务分析是人们对特定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关于资金收支方面事务所进行的分析。财务是经济组织(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家庭、单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财务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商品经济范畴,包括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两个方面。分析是对某一对象组成部分的分解与各部分相互关系的描述。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人员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以企业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结合企业内部、外部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运用一系列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组织财务活动与处理财务关系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评估,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分析报告的一项管理活动和一种管理方法。
1.财务分析主体与使用主体
(1)财务分析主体。财务分析主体即财务分析人员(简称分析主体),是指掌握财务分析技能,并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实施财务分析的人员。
(2)财务分析报告的使用主体。财务分析报告的使用主体,即财务分析报告的使用者(简称使用主体)。使用主体,是指以财务分析报告为依据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进行相关决策的单位或个人。
2.财务分析的依据
财务分析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财务报告,还有企业内部外部的环境信息和相关资讯资料,其中包括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
财务分析的依据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信息,也涉及外部的信息,还涉及规制方面的信息资料。
3.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可谓体系庞大,有内生的也有舶来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有规范的也有实证的。财务分析主体只有善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才能揭示企业理财活动与财务关系运作过程与结果中的真谛。
4.财务分析的客体
财务分析的客体,即财务分析的对象,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或理财主体组织财务活动与处理财务关系的过程与结果。
5.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分析报告。
6.财务分析的属性
财务分析的属性是一项管理活动和一种管理方法,属于企业管理范畴。
(二)财务分析的外延
1.广义的财务分析
广义的财务分析是指直接对财务活动及其所形成经济关系利益攸关方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其范围主要包括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分析、一般生产经营企业的财务分析、财税部门的财务分析、银行等债权人的财务分析、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财务分析和企业内部核算单位的财务分析等。
从时间上看,广义的财务分析包括财务管理事前财务分析(预测、决策、计划)、事中财务分析(控制、监督)和事后财务分析(考评、奖罚)。
因此,广义的财务分析,即大口径财务分析。
2.狭义的财务分析
狭义的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项目及其质量加以分析和考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持的一种分析活动。
狭义的财务分析,即小口径的财务分析,或简称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3.通义的财务分析
通义的财务分析即一般人通常意义上讲的财务分析,是指与生产经营企业(主要是工商企业与各种服务类企业)直接相关的微观财务分析。从时间上看,它也包括财务管理事前财务分析、事中财务分析和事后财务分析,因此,通义的财务分析即中口径的财务分析。
三、财务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表1-1 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区别对照表
比较项目 |
财务分析 |
财务管理 |
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
侧重于对企业财务活动状态、结果进行剖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内在联系及其影响 |
侧重于对企业财务活动或资金运动的全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
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 |
定量分析中较多地采用了指标分析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如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着眼于分析问题,属于各有关方面决策支持系统 |
较多地采用了数学与统计模型、运筹学等方法,着眼于方案或项目的设定、评判与选择,属于管理决策系统 |
形成的研究结果不同 |
结果具有确定性,主要依据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 |
有一些结果通常是不确定的,因为它的结果往往是根据预测值、假设、概率估算出来的 |
运用主体(或服务对象)不同 |
包括企业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员工等,外部的债权人、竞争对手及其他相关信息的使用者 |
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为主 |
(二)财务分析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与财务会计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①财务分析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报表资料为主要依据。
②财务分析中的财务报表分析或会计分析以会计原则、会计政策选择为依据。
③财务分析还包括对管理会计资料、其他业务核算资料和市场信息资料的分析。
(三)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
经济活动分析是指利用会计、统计、业务核算、计划等有关资料,对一定期间的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
表1-2 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区别对比表
对比项目 |
财务分析 |
经济活动分析 |
依据不同 |
主要是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 |
主要包括会业内部的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技术或业务资料 |
对象与内容不同 |
财务分析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消耗、收回与分配等 |
经济活动分析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除财务活动外,还有生产活动、技术活动等 |
主体不同 |
分析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也可以是企业的经营者、职工、利益相关者等 |
分析主体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或职工 |
四、财务分析的作用
(1)正确评价企业过去
(2)客观而全面地透视企业现状
(3)恰当地解析企业前景
(4)为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五、财务分析的内容
(一)分析主体对分析内容的不同侧重点
1.企业所有者(保值增值)
2.企业债权人(还本付息)
3.企业经营管理者(受托责任)
4.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监管)
5.国资委(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6.商品和劳务供应商(信用、偿债能力)
7.竞争对手(财务状况)
8.顾客(连续提供商品和劳务能力)
9.企业雇员(必要的报酬)
10.社会公众(就业、环保、产品和社会责任等)
(二)财务分析内容的共同点
1.不同分析主体分析内容的特点
财务信息使用者所要求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面向未来的。
2.传统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
其中,偿债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营运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盈利能力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两者的增强起着推动作用,三者相辅相成。
3.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及其拓展
即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或增长能力)分析及获现能力分析(别的教材上增加的观点)。
(三)财务分析的新内容
除了对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的发展状况、发展过程、财务成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体分析外,财务分析还要提供有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等方面的信息。社会责任财务分析(或称社会责任财务履行能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新内容。
章节练习
单选题
财务分析开始于( )。
A.投资者
B.银行家
C.财务分析师
D.企业经理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财务分析始于西方银行家对贷款者的信用分析,尔后,广泛应用于投资领域与公司的内部管理。其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
参见教材P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