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是什么?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人由于立场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又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流动着的、变化着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学观念是永恒不变的。
本章将在清理和概括已有的几种比较重要的文学观念基础上,说明文学观念的嬗变原因,并提出我们对文学的看法,表达我们对文学的理解。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嬗变
一、文学活动四要素和文学活动
(一)文学活动四要素
第一种:观点(最具影响)
1.提出人:英加(伽)登(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
2.作品:《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3.观点: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示化的外观层。
4.评价:仅限于作品,没有包含整个文学活动,因此有局限性。
【例题·单选题】 主张把文本分为语音组合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的外观和再现的客体四个层面的美学家是( )。 A.姚斯 B.艾布拉姆斯 C.韦勒克 D.英加登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20世纪,波兰现象美学家英加登对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做出了真正的划分,在《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提出了“文学文本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层、图式化的外观和再现的客体。有时他还认为有的作品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英加登的作品层次说有其合理性,但由于它仅限于作品,没有包括整个文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又有局限性。 【考点】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
|
第二种:观点(广为流传)
1.提出人:艾布拉姆斯,授作于1953年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现代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
“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的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别,使人一目了然。
第一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作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
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况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
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的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
世界。
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二)文学活动
1.定义: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换句话说,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2.形成:以作品为中心展开活动。
3.过程:体验、创作、接受。
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世界史的产物。”
4.形态:多环节的精神活动。
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例:柳宗元《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