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听
登录/注册体验更全面的学习服务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2002版董景平)基础学习班--董景平
您可以免费试用讲义功能,购买课程后,可对讲义进行下载、打印。
  考试信息
考试类型
单选
多选
填空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内容梳理
  
  本章导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或《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填空、选择)《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不仅表现在它集结过程中就开创了“赋诗言志”的时代,而且在它问世之初,便已形成了“著书引诗”的时代;这不仅表现在《诗经》于汉朝时便正式列为“五经”之一,以后由“五经”扩展为“九经”,进而扩展为“十三经”。
  《诗经》始终居于其中,成为儒家学者必读教材,而且在于《诗经》的原始性和经典性为文学、语言学、文化、宗教、哲学的发展,确立了基本框架。
  (选择)梁启超先生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一、《诗经》的分类及有关问题
  (一)关于《诗经》的分类
  (选择)《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这在《周礼·春官》中就有记载,但对分类依据的认识分歧很大。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亦有认为是依据作品内容不同而划分的。众说皆有偏颇,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
  (填空)风诗为乡土之音,即诸侯所辖地域的地方俗乐;雅诗为朝廷之音,即中央政权所在地的音乐;颂诗为宗庙之音,即宗庙祭祀时的舞乐。
  与此相类似的是乐器说,即风、雅、颂之不同在于演唱时使用的乐器不同。
  (填空)章太炎先生《大雅小雅说》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张西堂先生《诗经六论》认为:“颂”与“镛”通用,镛即钟,钟则是人们常用的乐器;郭沫若先生认为:“南”即“铃”,铃也是一种乐器。由此郭老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揆其初当以乐器之名,孽乳(繁衍增生)为曲调之名,犹今人之言大鼓、花鼓、鱼琴、简板、梆子、滩簧耳。这个看法很精辟,它进一步证实了《诗经》分类音乐说。
  (二)关于《诗经》的作者
  1、《诗经》的作者能确定的有6篇。
  (选择)《鄘yōng风·载驰》为许穆夫人所作,《左传·闵公二年》有许穆夫人赋《载驰》,且诗与史合,故可以认定。《小雅·节南山》有“家父作诵,以究王”,可认定家父为该诗作者。《小雅·巷伯》有“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可认定寺人孟子为此诗作者。《大雅·崧高》有“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大雅·蒸民》有“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故可认定此二诗的作者为吉甫,即宣王时代的尹吉甫。《鲁颂·閟bì宫》有“奚斯所作,孔曼且硕”,可以认定此诗为奚斯所作。
  2、以下3篇的作者也基本可以确定,或至少可以作为一说。
  《左传·僖公二十西年》载:“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wěi ’”,故《小雅·棠棣》的作者为召公虎。《国语·楚语》有:“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jǐng于国……於是乎作《懿》戒自儆也。”前人以为“懿”、“抑”相通,故有《大雅·抑》之作者为卫武公所作一说。
  《左传·文公元年》有:“周芮良夫之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bǐ我悖。’”此诗为《大雅·桑柔》第十三章,故此诗作者可认定为芮良夫。
  3、此外,传统说法认为《小雅·小弁biàn》为太子宜臼jiù所作,《小雅·白华》为申后所作,《大雅·江汉》为召虎作,《商颂·殷武》为宋襄公作,虽无具体实证,但诗序以降,多有从之,亦可备一说。
  除此13篇,其余的292篇诗歌作者难以详考,在没有新的理由和充分的证据之前,暂作存疑为好。
  (三)关于《诗经》产生的地域及创作的时代
  《毛诗序》在认定《诗经》作者的同时,也认定了许多诗篇创作的时间,如成王时、康王时、厉王时、幽王时,言之凿凿,但证据不足。
  1、我们认为,前面已经认定或基本认定作者的13篇诗作,因作者明确,故其创作时间也基本可以确定。其余诸诗篇的创作时间,大多难以详考。
  2、我们只能依据其内容及传世文献,加以判定。
  周南、召南究竟指哪些地方,古今说法甚多。较为合理的说法是周、召分陕而治说。
  《史记·燕召公世家》有:“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不东,周公主之。”《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但后人颇多非议。《卷耳》为思妇之作;《汝坟》有“王室如毁”句;《何被矣秾nóng矣》有“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句,故“二南”中应有西周末乃至东周时的作品。(选择)
  (选择)邶bèi、鄘、卫,都是卫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北宫文子语:“卫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北宫文子所说的卫诗,实为《邶风·柏舟》。可见春秋时代的人已将邶、鄘、卫三国之诗,都视为卫诗了。
  王为王城的简称,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汉书·地理志》云:“河南,故郏jiá、鄏rǔ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王风显然都是东周以后的作品。(选择)
  郑为姬姓国,宣王封其弟友于棫yù林,是为郑桓公。幽王末年,桓公迁国于东虢和桧之间。郑武公即位后,攻灭东虢和桧,建都新郑,即今河南省新郑县。郑风为郑武公建国之后的作品,故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
  齐为姜姓国,周武王封其大臣姜尚于今山东东北部和中部,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县),胡公迁薄姑,献公又迁回。《诗集传》说:“太公……既封于齐,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民多归之,故为大国。”齐风中《南山》、《敝笱gǒu》为讥讽齐襄公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私通的,事见《左传·桓公十八年》。《猗yī嗟》写齐国外甥鲁庄公射艺,应是春秋时期的作品。其余作品时代不详。
  魏国为姬姓国,周初封于今山西芮城东北。东周惠王十六年,为晋献公所灭,事见《左传·闵公元年》,所存诗作应是在此之前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为历代读《诗》者关注。(选择、填空)
  唐风即晋风。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于唐,以境内有晋水,故改称晋。《扬之水》诗,以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后来曲沃势力大了,欲杀昭侯而代之为背景,此事在鲁惠王三十年,故唐风应有东周初年的诗作。
  秦为贏姓国,周孝王封大臣非子于秦(即今甘肃天水县的故秦地),后土地逐渐扩张。平王东迁,秦仲之孙襄公派兵护驾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西周王畿及豳bīn地尽归秦有。崇尚气力、崇拜武功是秦风的主要特点,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末至春秋时。(选择、填空)
  陈即今河南省淮阳县,淮阳四面皆水,水面宽窄不一。东南西北各有路通往城中。水光潋滟,蒹葭婆娑,令人心旷神怡。《株林》一诗,讽刺陈灵公与夏姬私通,事见《左传·宣公十年》,即公元前599年,应是《诗经》中产生较晚的诗作了。除此之外,陈风中的其他诗作难以详考。
  桧为妘yún姓国,“祝融之后妘姓所封溱qín、洧wěi之间,郑灭之”。郑国灭桧于东周初年(前769年),《史记》、《韩非子》、《说苑》均有所记,可见桧风全部是西周时的作品
  曹为姬姓国,周武王封他的弟弟振铎于曹,王先谦认为《下泉》诗作于《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前516年),如王氏之言可信,那么《下泉》诗将是《诗经》产生最晚的一首。(选择)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是周人先祖公刘所开发,为周人的发祥地之一。豳风全部作于西周时期,因西周亡后,此地归秦所有,再创作出的诗作应为秦风。
  《破斧》有“周公东征”,《东山》有“我徂东山,滔滔不归”,以及《七月》诗的内容,可以断定这些诗是国风中创作最早的诗作之一。(选择)
  二雅都是西周王畿之作,但也有人认为小雅中的《大东》、《都人士》等为东都人所作。依据作品内容的不同,一般认为大雅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其中最早的是《文王》,《吕氏春秋》认为该诗是周公旦所作;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瞻仰》、《召旻mín》为幽王时的作品。
  小雅的小部分作于西周初年,《鹿鸣》为成、康时的诗作;大部分作于西周后期,《正月》、《十月之交》均为厉、幽时的诗作。二雅大部分为贵族的诗作,少数诗歌如《采薇》、《何草不黄》为民歌。
  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从内容看,多数为昭、穆以前的诗作,其中《大武》乐章中的《我将》、《武》、《赍jī》、《般》、《酌》、《桓公》为周初庆贺武王伐纣胜利时所作。鲁国的疆域在今山东东南部,周成王封周公儿子姬伯禽于鲁,都城即今山东曲阜。
  (选择)鲁颂中《閟宫》为僖公时代的奚斯所作,《泮水》亦为僖公时作。毛序认为《jiōng》是襄公时代的史克所作,可见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
  商颂问题最为复杂,今文经学派则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选择)司马迁在《史记·宋世家》里采用齐、鲁、韩三家观点,说“(宋)襄公之时,修仁行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对于地域文化研究来讲,《商颂》作年认定,亦涉及作于安阳或作于商丘的问题,殷人都于安阳,宋人都于商丘。
  我们认为,就文化意蕴讲,《商颂》产于安阳的可能性会更大些,因为《商颂》所反映的宗教狂热,对祖先上帝的虔诚崇敬,对野蛮、凶残、恐怖、威力、勇武的歌颂和夸扬,在殷墟故址中的“妇好墓”、“车马坑”(2001年4月18日对外开放)中可以得到验证。

购买课程后,所有章节讲座可不限次数、不限时间播放学习。直至考后一周关闭!(模拟试卷于考试结束当天关闭)。

第一章 《诗经》研究
第01讲 《诗经》研究(一)
第02讲 《诗经》研究(二)
第03讲 《诗经》研究(三)
第二章 《庄子》研究
第01讲 庄子的生平、时代与思想
第02讲 《庄子》的版本、内容与文学特色
第03讲 《庄子》的传播、影响与研究
第三章 《史记》研究
第01讲 司马迁的家世、对《史记》创作的影响、《史记》体例
第02讲 《史记》的史料来源、《史记》的版本
第03讲 《史记》的笔法
第04讲 《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研究
第四章 陶渊明研究
第01讲 陶渊明的生平及陶集版本、陶渊明的诗歌内容
第02讲 陶渊明的辞赋与散文及诗歌的艺术贡献
第03讲 有关陶渊明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第五章 李白研究
第01讲 李白的生平、思想及性格
第02讲 李白的诗歌创作
第03讲 李白研究状况
第六章 杜甫研究
第01讲 杜甫的生平、版本书目介绍、思想及杜诗的思想内容
第02讲 杜诗的艺术特色、杜诗的创作原则及杜诗研究状况
第七章 苏轼研究
第01讲 苏轼生平与思想
第02讲 苏轼的创作成就
第03讲 研究概况介绍
第八章 辛弃疾研究
第01讲 辛弃疾的生平、词作内容、艺术成就
第02讲 辛弃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辛弃疾评论研究
第九章 关汉卿研究
第01讲 关汉卿的生平及创作及公案剧
第02讲 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
第03讲 关汉卿的历史剧
第十章 《西厢记》研究
第01讲 《西厢记》的作者及版本、研究概况、“西厢”故事的演变
第02讲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人物、艺术成就、影响
第十一章 《西游记》研究
第01讲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版本、作者的考证
第02讲 《西游记》的研究现状和思想内容
第03讲 《西游记》的幻笔、戏笔和寓笔
第十二章 《红楼梦》研究
第01讲 《红楼梦》的作者、补作、思想、版本
第02讲 《红楼梦》的艺术
第03讲 《红楼梦》的研究
购买课程后可享受对所有课程记录笔记的功能 。
登录/注册后可对试听课程进行记笔记操作,笔记内容可查看和再编辑 。

学员购买课程后方可进行提问!

专职老师全天候在线答疑,学员提交到答疑板上的问题最快将在8小时内即可得到准确答复,高效答疑!

学员问答
观看该课程的人还喜欢
暂无推荐视频
下载“自考365”APP,体验更多服务
立即体验完整课程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