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听
登录/注册体验更全面的学习服务
生产与作业管理(2007版刘苏)基础学习班--刘 苏
您可以免费试用讲义功能,购买课程后,可对讲义进行下载、打印。
  备考说明
  1.明确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34道)、名词解释题(5道)、简答题(3道)、计算题(3道)、综合分析题(1道)。
  2.复习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第一节 生产与作业系统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
  1.概念
  现代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供应商(供应商与企业相互依赖、利益共存、互不可缺)提供各种生产要素给企业,经过企业的制造过程或服务过程,将生产要素转换为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供给用户,实现价值增值。
  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运行的关键环节,生产与作业管理都要围绕这个系统来展开。
  2.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生产与作业系统实质上是企业员工实施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综合运行过程,都要通过人员的配置和管理去实施,人的作用是关键
  (1)订单流是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基础,要强调以市场为导向
  订单是企业生存之本,企业创新的目标也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用户是订单的源泉,是生产与作业系统循环呼应之点,持续发展上升最关键支撑点。
  (2)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决定着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效率、效益。
  3.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对象、生产手段、生产信息、生产资金等:
  (1)劳动力主要是指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等,是输入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因素,这个因素的发挥决定着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成败,体现综合性作用
  (2)生产对象主要是指企业生产与作业活动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和质量等;
  (3)生产手段主要是指作用于生产对象,实现由投入到产出的手段,像企业中各种设备、设施、工具等,突出影响着效率,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成本和质量等。
  (4)生产信息包括技术、知识、计划、经验、标准、数据、方法、流程等,决定着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过程,作用越来越重要,是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增强获利能力等最关键的因素。
  (5)生产资金是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它的使用好坏决定企业获利和持续生存的能力。
  【例题·单选题】订单流是生产运作系统的基础,要强调以( )。
  A.成本为导向
  B.市场为导向
  C.价格为导向
  D.质量为导向
  【例题·单选题】在生产与作业系统中,起综合性作用的要素是( )。
  A.劳动力
  B.生产对象
  C.生产手段
  D.生产资金
  
  二、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设立是按照社会需要、市场需求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所以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是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
  而实现基本功能又具体体现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数量、交货期、品种、价格、产品的服务等方面:
  (一)质量
  质量主要是指产品的使用功能、可靠性、寿命、外观等,是用户购买产品和要求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
  围绕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就是加强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控制和检验,从生产与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把好质量关,从而为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二)数量
  数量主要是指不断满足用户在产品和服务数量方面的需求。
  生产与作业系统所对应的功能是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时节、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产品和服务需求量的不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灵活地加以协调,完成需求任务,使生产与作业在数量上既不是不足的,又不是过量的。
  数量也是生产与作业系统柔性的体现
  (三)交货期
  交货期主要是指在供货时间上的保证能力。对于生产与作业系统来讲,要及时掌握需求时间,及时调整生产与作业计划和组织,统筹安排生产作业资源,以保证按时交货。
  (四)品种
  产品品种是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针对产品、服务品种,体现在生产与作业系统方面的功能就是创新能力。
  (五)价格
  产品、服务的价格是企业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因素。生产与作业系统为了使本企业生产产品、服务在价格上有优势,只有千方百计地对生产与作业系统过程进行严格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体现企业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六)产品的服务
  现实中用户对产品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服务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等,从长远说,这是永远留住用户的做法,是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行为。
  【例题·单选题】用户购买产品和要求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是( )。
  A.数量
  B.交货期
  C.价格
  D.质量
  
  三、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要素
  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是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组合关系的体现,它是实现生产与作业系统各项功能的基础。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构成要素很多,按性质和作用可简单划分为结构化要素非结构化要素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4个)
  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是指构成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那些硬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生产技术
  它主要是指生产工艺技术的特点、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等。它通过生产设备的构成和技术性能反映生产系统的工艺特征、技术水平。
  2.生产设施
  它主要是指生产中的设置,生产装置的构成及规模、设施的布局和布置,体现出相互联系方式。
  3.生产能力
  主要是指生产与作业系统内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数量、种类及组合关系决定的反映生产系统的能力。
  4.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
  结构化要素对企业生产与作业系统建立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硬件部分,极大地影响着生产与作业系统功能的发挥,客观上要求随着外部需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二)非结构化要素(4个)
  非结构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化要素组合所形成框架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非结构化要素大部分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和存在的。
  1.人员组织要素
  主要包括人员素质特点、要求;工作设计;人力资源制度;组织机构;激励政策等。
  2.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
  包括生产与作业计划的类型、编制及其实施、控制、各种方法和手段。决定着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的规划,是开展工作的依据。
  3.库存控制要素
  主要包括:库存系统类型、库存控制方式等。提供着生产与作业系统进行正常运转的物资上的保证基础工作,反映着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问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可忽视。
  4.质量管理要素
  主要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是生产与作业系统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
  【例题·单选题】属于生产与作业系统非结构化要素的是( )。
  A.生产技术
  B.生产设施
  C.人员组织
  D.生产能力
  
第二节 生产与作业系统环境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竞争的国际化。
  (二)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急剧加快。
  (三)市场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资源紧缺、环境保护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峻的摆在企业面前。
  (五)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生产与作业带来新的冲击。
  (六)不可忽视安全问题,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究其原因主要有:
  1.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增长方式还比较落后,粗放型生产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2.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欠账太多。
  3.安全生产法规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够,违章不纠。对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对能力较低,预警系统远远达不到要求。
  4.生产及管理者安全生产素质较低,安全生产科技水平偏低。
  5.受体制、机制、道德等深层次原因影响,一些地方、企业、人员受利益驱动,不顾员工性命和财产安全,严重违法违规生产。
  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对策
  (一)要坚定地遵循生产与作业管理以市场为导向、讲求经济效益、科学管理、均衡生产等原则
  (二)要狠抓产品和服务质量
  (三)把科教兴企放到企业生产与作业的关键位置
  
第三节 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

  一、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概念
  生产与作业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对生产与作业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二、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内容
  (一)明确清晰的生产与作业系统职能战略
  (二)确定合理的生产与作业组织形式
  (三)制订科学的生产与作业运行计划
  (四)实施准确的生产运作系统运转活动
  (五)提供良好的生产与作业系统维护、改进
  
  三、生产与作业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2.创新的原则
  3.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
  4.科学管理的原则
  5.均衡生产与作业的原则
  
  四、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发展
  生产与作业管理历经从制造管理生产管理进一步到生产运作管理或生产运营管理
  1.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强调了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优越性,这一阶段的生产与作业管理习惯称之为“制造管理”。
  2.被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的泰罗倡导管理是一门科学,他提出了生产与作业管理的一些有效做法,如:
  √设置专职的计划部门与其他业务分离认真开展时间研究和定额管理;
  √在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上实行标准化;
  √管理人员明确规定工作程序、加工路线;
  √生产的实际工作按照职能划分,由组长负责,称之为“职能组长制”等。
  3.与泰罗同期的在生产管理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还有甘特,他发明的“甘特图”至今仍被广泛采用,是表述生产计划及其完成计划情况的有效工具。
  吉尔布雷斯夫妇对生产动作及产生疲劳问题进行研究,首创了分解动作研究,为提高劳动效率做出贡献;同时,他们还强调加强对人的管理,发挥其在生产和作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至后来,梅约的霍桑试验把心理学、人类学的研究深入到生产管理中去。
  4.作为生产管理中具有生产方式里程碑意义的是1913年的美国福持汽车公司T型汽车生产移动式装配流水线。这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成本显著降低,成为20世纪企业采用的代表性生产方式。
  5.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与作业管理习惯称为“生产管理”。制造与服务由于过程和特点的相近性使服务融入生产管理研究范畴。
  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生产制(JIT)、企业资源计划(ERP)、敏捷制造(AM)等相继出现,并加以采用及推广,把生产与作业管理推向了新的层次,生产与作业管理被人们称之为“生产运作管理”或“生产运营管理”,甚至简称为运作管理、运营管理。
  6.总的来看,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方面显著变化:
  其一,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的管理范围与传统的生产与作业管理相比大大加宽。
  其二,按照市场需求,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成为企业生产的主流。
  其三,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给生产管理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可以说产生了生产方式革命性变革。
  其四,改变长期以来生产与作业管理侧重于研究制造业的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客观的需要,生产与作业管理逐步向服务业扩展
  与制造业相比,人们认为服务业最突出的特征是服务产品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提供服务的异质性以及不可存储性
  既然制造业与服务业存在区别,我们在进行生产与作业管理时就要研究其特点,采用相应的组织、计划、控制等做法。
  【例题·单选题】在生产与作业管理上作出突出贡献,并被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是( )。
  A.泰罗
  B.梅约
  C.甘特
  D.亚当·斯密
  【例题·单选题】与服务业相比,属于制造业特点的是( )。
  A.质量难于衡量
  B.无形产品
  C.产品可以运送
  D.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

购买课程后,所有章节讲座可不限次数、不限时间播放学习。直至考后一周关闭!(模拟试卷于考试结束当天关闭)。

第一章 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
第01讲 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
第二章 生产与作业战略
第01讲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和制定实施
第三章 构建生产与作业运作平台
第01讲 生产与作业过程及类型(一)
第02讲 生产与作业过程及类型(二)
第03讲 生产与作业过程及类型(三)
第04讲 生产与作业能力规划及产品和服务开发
第05讲 企业选址及设施布置
第06讲 生产人员准备与管理
第四章 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制定
第01讲 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一)
第02讲 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二)
第03讲 企业资源计划、准时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方式
第五章 生产与作业管理
第01讲 生产与作业控制概述、项目管理
第02讲 库存管理
第03讲 质量管理
第04讲 设备管理
第05讲 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
第六章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改进
第01讲 供应链管理
第02讲 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生产、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购买课程后可享受对所有课程记录笔记的功能 。
登录/注册后可对试听课程进行记笔记操作,笔记内容可查看和再编辑 。

学员购买课程后方可进行提问!

专职老师全天候在线答疑,学员提交到答疑板上的问题最快将在8小时内即可得到准确答复,高效答疑!

学员问答
观看该课程的人还喜欢
暂无推荐视频
下载“自考365”APP,体验更多服务
立即体验完整课程
报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