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听
登录/注册体验更全面的学习服务
高等数学(一)刘卫红基础实验班--刘卫红
您可以免费试用讲义功能,购买课程后,可对讲义进行下载、打印。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与要素
  
  一、教育的词源★
  概念是通过语词表达的。
  概念的词源分析是为了解一个概念在创制时被赋予的原初意义,及原初意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进程
  (一)教育的中文词源
  “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战国时期的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修身》;
  儒家经典《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上施下效、养子使作善,就是古代中国人对教育概念最早的解释与理解,这一含义至今仍然包括在人们对“教育”的朴素理解之中。
  20世纪之前,人们大多使用“教”与“学”这两个字,其中,以“”字为多,如《学记》(无名氏)、《大学》(无名氏)、《进学解》(韩愈)、《劝学篇》(张之洞)。
  学不仅指学习活动、教育机构、学科、学问、学说、学派等,尤其是指教育。
  因此,教、学两个字均可看作是“教育”的词源。
  “教”、“学”二字可以在甲骨文、金文中找到。
  >>“”的含义是成人拿着惩罚的工具,督促孩子学习。
  >> “”的意思是孩子在一所房子里学习知识。
  因此,从词源上看,“教”和“学”是统一的,两个字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
  从内容看,古文里的教与学有一个意义的演化过程
  >>越接近远古,以学习占卜的可能性越大;
  >>越接近殷商,以“”为主题的可能性越大。
  但“教”的形式“上施”“下效”则保持稳定,而且都包括了以事教人、以教育人之意。
  (二)教育的西文词源
  在西方,“教育”拉丁语为“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三)教育一词的应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词在中国开始广泛应用。
  1906年,晚清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此后,教育一词使用渐多。
  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
  【模拟题·单选】教育概念最早见于( )。
  A.《孟子·尽心上》
  B.《荀子·修身》
  C.《中庸》
  D.《大学》
  
  二、教育的概念 ★★★
  (一)教育概念的多种表述
  从儿童自身发展的角度及对儿童的意义来定义教育:
  >>德国康德认为:教育指的是保育(养育、维系)、规训(训诫)以及连同塑造在内的教导;
  >>英国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美国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陈科美认为:教育“不仅为上施下效或引出诱导,乃于一定场所,集合未成年者,于其身必施特殊之训练,而发展其本能,以适应生活上之需要” ;等等。
  从人类群体经验传递,保存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定义教育:
  >>刘佛年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
  >>陈友松认为,教育指的是对一个人的身心和性格产生塑造性的影响的任何行动或经验……教育就是通过各级学校、成人教育机构和其他有组织的媒介,有意地把上一代的文化遗产和所积累起来的知识、价值和技能传给下一代的过程;等等。
  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
  >>法国学者米亚拉雷认为,教育有四种基本含义:
  (1)作为一种机构的教育,机构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
  (2)作为活动的教育,即促进儿童身体、理智和道德尽可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活动;
  (3)作为内容的教育,一般以“课程”为核心,但又不局限于课程;
  (4)作为一种结果的教育,指活动的教育产生的结果。
  (二)教育的概念界定
  1.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人类的原初活动,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活动。
  教育也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类有意识地、主动地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活动,而“有意识”和“主动”,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
  教育是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存在的。
  “培养人”是教育的内涵与核心,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键,也是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明显的不同。
  2.什么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育。
  既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如扫除文盲活动、社区助残活动……,也包括没有组织、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活动,如看一部电影、读一本小说等。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教育者所实施,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即全面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模拟题·单选】(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A.杜威
  B.康德
  C.斯宾塞
  D.米亚拉雷
  
  三、相关概念 ★★
  (一)模仿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模仿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是一种双边的有意识的活动,是由某一主体主动的“教”和某一主体主动的“学”同时构成的。
  如果缺少一方,或缺少主动性,这种活动就不是教育。这是两个概念最重要的区别之点。
  (二)灌输
  >>灌输是一种单方向主动的活动,由一方向另一方输送,一方对另一方施加影响,另一方则完全被动,即“我说你听”模式。
  >>教育则强调双方互动,如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互动才构成教育。
  互动和能动性是教育和灌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三)规训
  规训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使用的概念。
  >>刘北成认为,福柯所谓的规训:指一种集监视、训练、考评和惩罚于一体的干预肉体技术,其核也是按照规范改造人。
  >>金生鈜认为,规训对个人的“造就”体现为一种操纵,一种为了“征用”而进行的训练,一种对人的多样性进行规则化和程序化的技术。这意味着规训把人作为一种改造对象而施加外部训练。
  教育直接指向人的“生命”,其目标聚焦于“提高生命质量和提升生命价值”。
  个体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获得尊严和幸福,从而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四)教唆
  >>教唆可解释为“怂恿唆使”,一般用于指使他人做坏事。
  >>为教育有价值属性,而且是正面、正向的价值属性。
  教育与教唆的区分,就在于其正面、正向、积极的价值属性。正向的价值性,是教育与教唆相区别的基本维度。
  【模拟题·单选】( )即“我说你听”模式。
  A.模仿
  B.灌输
  C.规训
  D.教唆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的基本要素,指构成教育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三要素说指教育者(或教师)、受教育者(或学生)和教育影响(或教育内容)三个要素;
  >>四要素说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
  >>五要素说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五个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或施加影响的人。
  广义的教育概念看,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成为教育者。
  狭义的教育概念看,教育者指具有一定资格、以教为职责的人——专职或兼职教师。
  “教育者”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担负着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执行、评价等任务。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性,更多体现在“教”的方面。同时,由于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因而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在教育中接受影响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广义的教育概念看,任何个体都可能成为受教育者。
  狭义的教育概念,受教育者主要是指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学生
  受教育者并非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进入教育机构之前,他们往往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能够与教育者形成互动而不仅是单方面的接受。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也具有主体地位,他们有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可以根据需要主导自己的行为,建构相应的知识能力;同时,作为学校中的受教育者,学生是具有理智、情感和独立人格的人。
  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教育影响
  广义的教育概念看,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
  狭义的教育概念看,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体是教育内容。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如课程),也包括信息的传递、反馈方式(如教育方法)。
  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中介,是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媒介。
  教育的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

购买课程后,所有章节讲座可不限次数、不限时间播放学习。直至考后一周关闭!(模拟试卷于考试结束当天关闭)。

第一章 函数
第01讲 方程与不等式求解
第02讲 数列与集合
第03讲 函数的概念与图形
第04讲 初等函数及经济学中的常用函数
第二章 极限和连续
第01讲 函数极限的概念
第02讲 函数极限的性质与运算
第03讲 两个重要极限(一)
第04讲 两个重要极限(二)
第05讲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一)
第06讲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二)
第07讲 函数的连续与间断
第08讲 连续函数的运算及其他常用性质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第01讲 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定义
第02讲 单侧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与连续的关系
第03讲 微分的概念
第04讲 导数的运算(一)
第05讲 导数的运算(二)
第06讲 隐函数求导法
第07讲 对数求导法
第08讲 高阶导数
第四章 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
第01讲 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第02讲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洛必达法则
第03讲 洛必达法则
第04讲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第05讲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第06讲 函数的最值
第07讲 函数最值的应用
第08讲 函数的凹凸性和拐点
第09讲 曲线的渐近线
第10讲 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第01讲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第02讲 基本积分公式
第03讲 换元积分法(一)
第04讲 换元积分法(二)
第05讲 换元积分法(三)
第06讲 换元积分法(四)
第07讲 分部积分法(一)
第08讲 分部积分法(二)
第09讲 微分方程的概念及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第10讲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一)
第11讲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
第12讲 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13讲 变上限积分及其导数公式
第14讲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15讲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第16讲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的应用
第17讲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18讲 反常积分
第19讲 定积分的应用
第六章 多元函数微积分
第01讲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第02讲 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第03讲 二阶偏导数及偏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第04讲 全微分和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一)
第05讲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二)和隐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06讲 二元函数的极值
第07讲 二重积分(一)
第08讲 二重积分(二)
第09讲 二重积分(三)
购买课程后可享受对所有课程记录笔记的功能 。
登录/注册后可对试听课程进行记笔记操作,笔记内容可查看和再编辑 。

学员购买课程后方可进行提问!

专职老师全天候在线答疑,学员提交到答疑板上的问题最快将在8小时内即可得到准确答复,高效答疑!

学员问答
观看该课程的人还喜欢
暂无推荐视频
下载“自考365”APP,体验更多服务
立即体验完整课程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