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融入自考 成就人生

2013-12-02 11:58    自考365

  我出生在陇东农村,黄土地养育了我,自考成就了我。

  我的童年适逢文革这个特殊的年代,短短的7年初等教育,过早地结束了我的校园生活,我从此步入了风雨兼程的人生之旅。其间,我苦闷过,彷徨过,迷茫过。1977年恢复了高考,我和亿万青年盼来了教育的春天,心中升腾起渴望读书的火焰,重新拿起书本,走向人生的竞技场。

  历时一年的苦读,我自修完高中的全部课程,走进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的考场,成绩一公布,因3分之差,大学与我无缘。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陷入了高考落榜的痛苦之中。恰逢其时,一场解放思想的春风扑面而来,改革开放的大潮迅猛涌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叩开了我久久紧闭的心扉,国家开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又一次燃烧起我学习的激情,自考,像一艘巨船满载着千千万万个莘莘学子,乘风破浪,驶向知识的海洋。

  我的自考之路是艰辛清苦的,又是充满阳光雨露的。我学习的专业是从小就喜爱的汉语言文学。自考开办之初,专业课本奇缺,学习资料匮乏,我常常只身一人骑自行车,行程100公里,到庆阳师专即今日的陇东学院去借书、抄书、请求教授辅导。王新亚、匡胡宗教授看我汗涔涔的骑车赶来求学,给我倒水、买饭、找书、辅导,并激励我守住清贫,耐住寂寞,抗住诱惑,刻苦学习。自考办的张本昌、栗玉年主任,得知我是唯一的一名农村自考生,不收我的报考费,赠送教学大纲、辅导资料。省自考办的工作人员接到我的寄书清单后,奔波兰州多家书店,多方联系出书单位,陆续给我寄来18本教材,至今我还保存着寄书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偶尔,不经意翻开看看,倍觉亲切,弥感珍贵。“甘肃省自考办”的字样,好像老师期待自己的门生学有所获、业有所成的目光。

  记得1985年10月25日下午,我参加写作课考试,忘记了写作文题目。庆阳二中考点的郑经运老师在整理试卷时发现了,他指派工作人员赶忙把我从考点门口叫了回来,补上了题目,我的写作课得了88分,这里面包含着郑老师的一份爱心。我家在农村,成绩单不便送达,自考办的栗玉年老师为我一个人不知多少次到邮局将成绩单及时寄给我,当我拿到这沉甸甸的单科成绩合格证书的时候,我流泪了,泪水洒满了这一张张的成绩单,我的感激和兴奋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临近毕业,当自考办老师收取课程单科合格证核审的时候,我真舍不得把它送交回去。当我学习感到厌倦的时候,当我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这么多好心人助学于我,顿时,浑身就充满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自考催我奋进,真情励我进步。经过一年半的拼搏,我攻下了十二门课程,完成了学业。1989年全省首次公开录用公务员,我以全省第十一名、庆阳市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后来,我继续参加本科段的自考,两年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近年,我又攻读法学硕士研究生,前年已经毕业。2002年,我从行政机关调入地方党校从事教研工作。七年来,我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5篇,3篇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奖,出版专著2部,参加国家、省部级理论研讨会6次。这点滴的进步,微小的成绩,都与自考的沐浴浸润是分不开的。

  自考,这是一片育人的沃土。你,管理一流,风清气正,文凭含金量高;你,教材一流,品位高雅,考生终生受益;你,服务一流,周到细致,社会大众口碑好。自考这段经历已经过去二十年了,自考的情景还是那样的记忆犹新,永难磨灭;自考的情结还是那样的丝丝相连,难以割舍。 自考,实现了我的大学梦,铸就了我的人生路。

分享到:
相关资讯
更多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