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4 09:21 北京考试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办公室主任袁金良接触自考工作已经整整30个年头了。有人将他比喻为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位“老管家”。靠着一辆单车,一串钥匙,一张桌子这三样“法宝”,外加一副乐于为考生服务的热心肠,袁金良和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辆单车,为自考开路拓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自学考试开考。当时还是北师大中文系办公室普通行政人员的袁金良就开始承担起了为自考“跑腿”的工作。他的代步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每次考试后,他都用自行车把一大摞试卷从自考办“驮”回北师大去评阅。而除了运送试卷,这辆老旧的自行车还载着袁金良完成过另一项使命,那就是为自考助学拓荒开路。
最初几届汉语言中文专业的考生由于基础不同,有人在家自学就能在考试时如鱼得水,有人非常期盼能像正规大学的学生一样,在课堂上听大学老师讲课。而当时民办助学事业尚未成气候,主考校早期开设的考前培训班就充当了填补助学空白的角色。对当时的北师大中文系来说,凭借优秀的师资,开办考前讲学班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宣传。由于当时宣传渠道极为狭窄,袁金良和系里的几位同事商量,决定为这个培训班“发小广告”。
这一次,袁金良那辆自行车的车筐里装的是一张张北师大开办考前培训的通知单。他就这样骑着车一路把通知单从北师大贴到了西单。通知单贴出不久后,考生们奔走相告:“自考生也有课上啦!”一批苦于求学无门的学子因此得知了自考,来上培训班的人越来越多。袁金良依稀记得当初辅导班上那座无虚席的场面,也记得最早那几批考生在课堂上专注的眼神。“参加辅导的考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人多的时候得用电影院当教室,有人甚至把家里的录音机都抱了过来。”袁金良笑着说。
一串钥匙,为评卷保驾护航
最让袁金良满意的一件事,就是他接管汉语言文学专业评卷管理工作以来,基本没有出过事故。然而,还是有一件小事,让他至今想起来都后怕。也正因此事,他才祭出了“管家”的第二件法宝。
一次,一位评卷老师评完试卷后,就按规定把试卷锁在了抽屉里。可当他把试卷再次拿出时,数来数去都少了一袋(一个考场的试卷),在办公室里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袁金良急了,嘴上都起满了泡。后来,袁金良发现一份文件掉进了抽屉与办公桌间的夹缝里,他立马就把评卷用的那张办公桌所有的抽屉都掀了出来,那袋不翼而飞的试卷果然就藏在桌柜底部。
找到了试卷,一直心神不宁的袁金良终于睡了个安稳觉。一觉醒来,他就着手制定更为严格的试卷保管措施。袁金良明白,虽然这件事情本身或许带有非人为的偶然因素,难以避免,但是在人为可控的层面,必须以更加规范的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此后,他就为保管试卷的办公室配上了两套锁,自考评卷时全部使用专门的那套锁,一串钥匙也全部委托专人保管。发送试卷和收回试卷时,评卷老师都要填写相关的凭单,确保试卷数量准确无误。
“每次评卷的时候,我都感觉如临大敌,比考试的考生还要紧张。”也正是因为有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即使在手工评卷的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评卷工作再没出过问题。
一张桌子,为考生贴心服务
随着汽车押运试卷以及网上评卷的实施,袁金良这位“老管家”的前两件法宝都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他服务自考的第三件法宝——办公桌,至今还陪伴在他身边。
办公桌上有一部电话,袁金良用它回答了无数考生的咨询。无论是询问简单的政策,还是与专业学习有关的问题,作为中文系毕业的老自考人,袁金良都能对答如流。经常有考生前来咨询,他也总是在这张办公桌前接待考生。
一次,一名考生跑到办公室找他帮忙。原来这名考生毕业论文初稿中存在严重的抄袭情况,导师叫他修改,他不但没改多少,而且说话还不太客气。导师一气之下就说:“我不指导你了,你另请高明吧。”袁金良得知情况后,先批评这位考生应该端正态度,要主动向导师道歉,而背地里又代这位考生向导师“求情”。最后,这名考生在得到导师谅解并指导下,顺利通过了论文写作和答辩。这名考生被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袁金良的热心助人所感动,答辩过后还专门带着礼物到学校感谢导师和袁金良。“考生考了那么多年不容易,因为论文成绩不佳拿不到学位太可惜了。能帮上忙的地方我都会帮忙。”
作为一位老自考工作者,袁金良曾经获得过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嘉奖。可在袁金良看来,自己做的其实都是些琐事,本不值得夸耀。然而,正是30年来无数的琐事,勾勒出这位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老管家”那朴实又敬业的形象。
自考365
2018-04-04
自考365
2019-01-01
自考365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