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自考熔炉炼就的法律卫士

2011-04-30 09:55    北京考试报

  学法律保护家人和自己

  1996年,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机电保护与自动装置专业毕业生中,有一个小姑娘,表情青涩,思想单纯,她叫郭玮。走出校门,郭玮马上迈进了自考的大门。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消费维权的事儿层出不穷,选法律,她目的很简单:就是图个实用。那时的郭玮想,懂了法,就能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学成后的她,则想用法律保护更多人。

  法律不好学,条文多且杂,一不小心就弄混了。郭玮的诀窍只有两个字:苦学。工科出身,让她算算术、写公式得心应手,但一遇到文字,就难免头疼。那段时光里,晚上学到一两点再平常不过。除吃饭、睡觉外,郭玮的生活中只有学习。

  那年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都在忙过年,郭玮却为了躲清静冒着酷寒去天津,凌晨在大兴的火车站,陪着她的只有大包小包的司法书。由于书太沉,直到晚上洗澡,她才发现,肩膀上被书包带勒出一条深深的血印子。

  而今回头看看,她说,这些代价都值得。当年司法考试通过率只有7%,这意味着一百人中只有7人过关,而郭玮是其中之一。

  不擅长和文字打交道,让郭玮的求学路走得磕磕绊绊。《民法》、《刑法》……无数条文像一座座大山,难以逾越。仅《民法》一门,她就考了数次,56分、58分,离及格只有毫厘之差,却就是跨不过那条线。当时很多一起报自考法律的同事,都纷纷放弃了,或改学较容易的电大,可郭玮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犟劲儿:一定要坚持。一次考4门课,她有3门都是50多分,心情之沮丧可想而知。而下次,郭玮又坐进了自考的考场。正是凭着这股子劲儿,她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最终破茧成蝶。

  用法律援助孤老病残群体

  拿到法律专业专科毕业证的郭玮,正赶上全市第一次公开招考公务员,专业对口的她报考了大兴司法局。公务员竞争激烈尽人皆知。当年900人报考这个部门,统考后还剩不足半数。其中,报考司法局有90人,专业考试后,36人进入面试,最终录取12人,郭玮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以总成绩第三名被大兴司法局录取,一干就是十几年。

  刚进入司法这个领域,一切并没有郭玮想得那么美好。她最初的岗位在北京市最南端大兴榆垡镇,每天接触的都是农民,需要解决的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邻居家的柴火堆在了我家墙头下;隔壁的大杨树砸坏了房上的两块瓦……然而,度过了最初的不适应,郭玮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看着居民们那一双双信任的双眼,她找到了自身价值和意义所在。

  在工作中,她常常要面对孤、老、病、残。这些人,最需要法律帮助,却又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次,一个20多岁的年轻妇女被车撞伤,面部、双臂落下了严重疤痕,属于轻度残疾。上有老、下有小,生计艰难的她寄希望于赔偿,可肇事司机却在赔偿数额上锱铢必较。万般无奈下,她申请了法律援助,郭玮受指定成了她的辩护律师。

  由于是政府指定,郭玮所提供的一切法律服务免费,但她的服务质量并没因此打半点儿折扣。为办好案子,郭玮跑前跑后,讲情讲理,没少费唇舌。原告最初的心理底线是8万,但凭借郭玮的不懈努力,最终为她争取到了近18万的补偿金。郭玮却从始至终没喝过原告一口水,没吃过一口饭。判决结果下来当天,原告对她感激万分,想请她吃顿饭,但郭玮说,“你之所以申请法律援助,正是因为家境不富裕,我不能吃你的饭。”

  懂心理让她工作更有底气

  2006年,郭玮再接再厉,考下了三级心理咨询师。法律和心理两种武器结合起来,她工作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

  一天傍晚,楼下的社会服务大厅闯进位老大爷,声如洪钟,情绪激动,吵吵嚷嚷,影响了正常办公。无奈之下,工作人员想到了郭玮。刚学了心理学知识正跃跃欲试的郭玮,将老人请到大厅一角坐下,耐心倾听他讲述。谈话中,郭玮了解到,老人其实并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事儿,只是因为老伴过世、子女又常不在身边,孤寂之下,很希望有人能说说心里话。郭玮就一直坐在他身边,耐心而专注地听他讲话,直到整个大厅人都走光了,大门都上了锁,老人才絮絮叨叨地说完。郭玮从始至终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不耐烦。最后,老人和郭玮分手时还觉得恋恋不舍。初试牛刀即大获成功,郭玮的工作热情更高涨了。

  她将这种心理学知识用到法律咨询当中。她说,这样做虽然费时、费力,一次咨询大约就要四五十分钟,但这种咨询却是当事人通过调解、诉讼或其他方式所得不到的。

  帮农民解决邻里矛盾、帮社区服刑人员争取房子、帮农民工讨要工资,郭玮把每一个案件都当作自己的事儿尽全力办。法律是一种武器,拿起它,人就似乎具有了某种保护的能力,而年复一年,郭玮就凭着自学得来的这件武器,护卫弱者利益,维护司法尊严。

分享到:
相关资讯
更多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