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自考人物:73岁老人尝自考滋味

2012-08-18 09:17    北京考试报

  一位老人,已经73岁,只因受不了“能源”这个新兴行业知识的诱惑,就毅然报名参加了自考。被问到为什么,他连说了3个“我想”:“我想跟上社会需求,再做点事儿。我想尝试一下究竟什么岁数就不能考试。我想尝尝自学考试是啥滋味儿。”这位老人叫于逢源。

  中科院干到工程师,让自学成为习惯

  于逢源是个老北京,1939年生于西城区花枝胡同,高中毕业后,1958年在中科院器材局干部训练班学习,3年学下来相当于大专水平。随后,他进入中科院器材局科学仪器厂,从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一直干到了工程师。在中科院这个大环境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于老边学边干,数学、物理等方面都有提高。当时,中科院有国内最早的计算机,于老又学会了数据处理、纯软件的汉字处理等技术,这些都为他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于老说他不抽烟、不喝酒,除了游泳和围棋,没有别的嗜好,唯独对什么知识都很好奇。中科院学部多,给了他更多学习各种知识的机会。他却为此感慨,没有很好地自我定位,什么都知道一点儿,却什么都没学出来。

  在学计算机的过程中,于老对自身的数学知识感到不满足,在40岁那年,他报考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班。当时所里事务多,不愿意放他去,他就一边上班一边学。自学就这样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为工作参加自考,第一次就报满4门

  2001年初,退休不久的于老不甘寂寞,学起了年轻人去“创业”。他在昌平创办了一家网络公司,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2008年,新能源概念兴起,于老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知识。他说,现在的中国,大型机房能耗很严重,电力汽车的发展又很迅猛,这些都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于是,他就将自己的公司变更为网络能源公司,开始与新能源打起交道。这次报自考也可以说是为了工作需要。

  虽然73岁了,可于老并不落伍,手机发短信,上网查资料,哪样他都玩得转。今年3月,他在网上意外发现了去年北京教育考试院自考办受中交协委托开考的能源管理专业,正对了他的胃口。于是5月,他就在辅导学校报了名。

  按规定,每次最多只能报考4门课程,于老第一次就全报满了。由于工作忙,杂事儿多,年岁又大,于老只听过一次串讲课,只来得及在6月底临阵磨枪地看了几天书,就这样上了考场。提起7月刚考完的几门课程,于老记忆犹新地说,有3门课程都离考试结束还有半小时就答完了,只有1门工程技术课程觉得有些难,有1道5分的大题没有答。总体感觉怎么样?他给老伴交了个底儿:“我觉得能及格。”

  一个知识点看上十几遍,填涂答题卡都成“拦路虎”

  虽然报了辅导班,但由于家远,每次上课路上就要花费1小时,于老更喜欢在家自学。平时忙没空,每周六、日早上5点到8点,都是于老的学习时间。和年轻人相比,他的记忆力自然差一大截,怎么解决?于老的秘诀是反复看书。一本书通读后,他就翻回目录,看着目录回忆读过的知识,能想起来的就直接跳过去,想不起来就赶紧再重新学一遍。就这样,一遍,二遍,最多的时候,一个知识点要来回记上十几遍。

  对于老而言,困难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还有技术上的。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新型考试,第一次填涂答题卡,这对他也是一种考验。为了适应,他就先在卷子上用笔将答案勾出来,然后再一起填涂到答题卡上,他管这种办法叫“批处理”。靠着这个办法,他答的一点儿也不比其他考生慢。

  由于年纪大,于老在自考生中很“显眼”。第一次参加考试,门卫就将他拦了下来,因为他岁数太大,实在不像个考生,他只好掏出准考证,才证明了自己的身份。等到考第二门,门卫就已经记住了他,直接将他放进了考场。一位监考老师也不无惊讶地说:“哎呀,您的岁数比我还大。”于老也只能无奈地笑笑:“是啊,是啊。”考场的座位对他来说有点儿小,一张桌子要放三张卷子及相关证件、眼镜、铅笔盒。他形容自己就像一个敲架子鼓的演员,经常手忙脚乱。

  即使这样,于老仍旧挺乐观。他说,争取明年4月能通过所有考试。而这只是个开始,以后或许还会再学别的。他还有个梦想,就是今后能整理一个册子,把能源课程里的资料数据和政策性东西都压缩一下,让学习者学习时更加便捷,一目了然。其实,无论最终的结果怎样,在于老看来已经并不重要,因为他想做的不过是再品尝一次学习知识时的酸甜苦辣,这比什么成绩和证书都更宝贵。

  相关链接:考霸:自考1年考过12科

分享到:
相关资讯
更多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