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英雄不问出处

2011-11-02 10:47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国人有一句话:英雄不问出处。

  如项羽般引千军万马,“力拔山兮,气盖世”,自然是英雄。

  如诸葛孔明般神机妙算,“运筹于帷幄之中,用兵于千里之外”,自然也是英雄。

  而于全国数千万自考生中,评选上“全国优秀自考生”,算不算得英雄?我看算!须知,这可是“国家级”呀!

  可你知道,2008年秋天那个晴朗的下午,当孔令佳这位“国家级”的优秀自考生款款地向我走来,我却实在无法把她和“英雄”两字联系在一起,分明是个青春靓丽不失新潮的女孩嘛!瀑布般的黑色长发在两肩流淌着,齐齐的刘海下,一双大眼睛透过镜片显得那样的纯净而又热情,不低于1.70米的个头,正流行的浅色短外套,黑灰色的紧身牛仔裤,站在那儿,真是婷婷玉立楚楚动人。

  只是,当她坐在我面前陆陆续续地讲述她的故事的时候,我才从那双眼睛中又看到了对于22岁的女孩似乎略嫌过早的深邃,以及偶而流露又稍纵即逝捕捉不到的一些东西。而她的话语之流畅,之富含思考性,之坦诚直率,则无不时刻提醒我,毕竟是孔老夫子的后人,确有着一股书卷气呢!

  曾经想学理发的女孩

  她说,她曾经有过想学理发的时候,那是没考上重点高中,又不肯进普通高中,因而辍学的日子里。

  1986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一个普通农村人家的孔令佳,少年时曾经是个学习不错的学生,初一初二两年,在班级60多人中一直稳居前5名内,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更为突出,既是数学课代表,又曾代表学校参加县里举行的英语竞赛并获奖。

  学得越好,老师就越喜欢。老师越喜欢,学得就更好。这本来是良性循环,是好现象。可渐渐地出现了问题——她偏科,尤其是地理和生物,从来就没有及格过,因而总分排名随之降下来了。而在我们这个基本上以总分为衡量标准的中考乃至高考的录取体制下,偏科意味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更可怕的是,计算机网络,这个20世纪的伟大发明,在带给人类社会不可估量的贡献的同时,也误了多少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业”。孔令佳在初三那年,也疯狂地迷恋上了网吧。比起枯燥的课堂,比起单调甚至愚昧的农村生活,网上的世界太精彩了,以至于放学之后她要和别的同学比速度,生怕慢了一步网吧就没位置了。整天“之乎者也”的孔老夫子,断不会想到,他的子孙后代竟然有人弃书香而顾洋玩意了。

  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老师们不止一次地试图把她的心拉回来。她也开始醒悟了。但一切都太晚了——中考,重点中学她榜上无名。

  那就上普通中学吧!可她偏偏不去。她认为普通中学太平庸,将来只能进入同样平平庸庸的大学,最后做平平庸庸的人。

  她不想平庸,却又无路可走。而至今连她自己都觉得可笑的是,她这个不想平庸的女孩,当时居然要去学理发,理由是,既然不上学了,那么对于一个家境不富裕的女孩,这个行当是既省钱而挣钱又快的渠道。

  说干就干,几天后她就去理发店“侦察”“探路”了,那是她表姐开的店。然而当看到店里的那几个男孩女孩忙进忙出,给别人又洗又剪时,她突然又对这一行感到了说不出的不适,一下子打消了念头。

  真该感谢当时她那孩子式的不定性吧!否则,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国家级”优秀考生,就没有本文的主人公了,尤其是这么漂亮而又有书卷气的主人公。

  有时候,虚荣不一定是坏事

  这个小标题似乎不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虚荣怎么不是坏事呢?

  但是在孔令佳身上,曾经的虚荣倒帮了她的大忙。如果不信,请接着听她的故事。

  普通高中她不读,学理发的念头也稍纵即逝,那么,就百无聊赖地看电视吧!看着看着,孔家后代血管里那遗传下来的读书人的血,就开始“热”了起来。原来画面正播放着一些学校的招生广告,和她年龄相仿的学生们正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她突然感伤起来,长叹一声:“唉!我是再也升不了学了。”一同看电视的妈妈听得女儿的叹息,一下惊呆了,真是如同天籁啊!醒过神来,她急忙问道:“你没上够学啊?”孔令佳默默地点了点头。

  叹息过后,孔令佳也就把这件事扔到了脑后,她哪里知道,她的妈妈却兴奋得当真起来,第二天就和他的爸爸“密谋”起了她上学的事。可是姑娘虚荣,不肯上普通高中,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她高价进重点中学借读。那上哪呢?妈妈突然想起村里有几个女孩子到外面学了几年英语,毕业后都去了南方工作,而且都挺好的。再一打听,她们是在省城哈尔滨学的自考。在妈妈的劝说下,孔令佳报名参加了哈尔滨新北方外国语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科专业的学习。于是,她的虚荣,连同那个“我是再也升不了学”的叹息,就这样一步步促成了孔令佳今天的结局。

  应该说,孔令佳刚入新北方时学得还是很轻松的,因为我们说过,她在中学时英语基础很好。第一学期末,班级里的80多名同学中,她的成绩名列第六。欣喜是自然的了。她还下决心要在下次考试进前三。可是,语言毕竟不是只靠写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与别人交流,也就是口语表达能力。于是,学院里经常举办口语表达的沙龙,孔令佳也常对高年级同学自编自导的节目和他们的口语能力感到羡慕。但是,在老师选择口语较好的同学编节目参加高年级沙龙的名单上,却没有她的名字。太伤自尊了!太没面子了!虚荣引发的嫉妒之火在她心中熊熊燃烧起来。

  不服气!怎么办?练!她开始近乎疯狂地练起了口语。欧阳修不是有“三上”即“厕上、枕上、马上”的读书功夫吗?她就来了个“三下”,即“树下、月下、灯下”。都表达些什么?她干脆自己写英语小作文,想到什么题目就写什么,写完了就开始背诵。渐渐地,她背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她终于可以不用再写,而是随心所欲地用口语直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见。

  学校里,孔令佳这个年级有7个班。应该说,学习上,她是居于第一梯队的,可她就是想冒尖。老师和同学们经常说她的班里一个女孩特聪明,可她就不服气。虚荣引发的嫉妒之火又烧了起来,暗暗地在心里决定要和那女孩一决高低。这自然需要刻苦勤奋地学,需要学习时间的保证,但她又不愿意让别人发现她在“加码”,那岂不要证明自己不如那个女孩聪明吗?于是她每晚回到寝室后,有意不看书,而是和同学们玩到熄灯。但每天早晨,她却趁同学熟睡时悄悄地很早就溜出寝室,到教学楼去学习,很长时间都没被同学发现。可是“没有碰不着的冤家”。倒底有一天,天刚亮她往教学楼去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同学。“好勤奋啊!这么早就去学习啦!”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却“急中生智”地说:“不!今天醒得早,去跑跑步”。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虚荣也罢,嫉妒也罢,总之,孔令佳在新北方外国语学院的学习生活进入了如鱼得水的境地。实际上,今天看来,她的所谓虚荣,所谓嫉妒,那不过是一种表象,而透过这表象,我们看到的却是她不服输的进取心,是她的意志和毅力,是她弥补中学时的过错的决心,是她对未来的期盼和追求。而这一切,都凝铸成了两个字——自信。

  不能想象,没有了自信,能成就什么。同样不能想象,有了自信,在成长的道路上能有多少意外收获。

  孔令佳就收获了一回大大的意外。

  那是快毕业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程,是商务英语BEC等级考试。其实进校的第一年中,她曾学过这门课程,但当时只学了一半就没信心了,因为里面的内容她根本不懂,怎么努力也不行,只得放弃了。这次重开,她鉴于前车就没有报名。

  班主任董老师这下可不干了,看到报考名单上没有孔令佳的名字,当即变了脸色,问她为什么不报。她没好意思说没信心,只得故作调皮地说还得交报考费。没想到董老师斩钉截铁的说:“好!把你的名字填上,报考费我给你出”。这下子孔令佳傻眼了,蒙混过关是不可能了,只好就范。

  报考费最后是谁出的,我没问过,也没必要问。关键是班主任以此“叫”住了孔令佳,逼迫她迎难而上,逼迫她找回自信。

  说来也怪,当孔令佳再次拿起这本书时,却发现并没有当初那么难了。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她也一天天地攻克着里面的一个又一个难点,每攻克一个就更增添一份信心。过去是怕考试,而现在,她则信心百倍地盼望着考试的日子。

  就在她自考专科毕业的一个月后,消息传来,她的这科考试成绩进入全国所有考生中的前150名。同时进入的,黑龙江仅有4名。哈尔滨工业大学BEC考试中心特意向学校发了嘉奖喜报。

  凭着自信,孔令佳在二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初中毕业生到大学专科毕业生的华丽过渡;凭着自信,孔令佳既当学生,又当先生,给那么多同学补习讲解过功课,因此赢得了师生们的尊重与喜爱;凭着自信,孔令佳在就业以后,继续攻读着自考本科,也许将来还要向更高的目标进军;凭着自信,她于2008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自学成才奖励基金优秀自考生;凭着自信,这个曾经迷恋网吧而荒废学业的小姑娘,这个曾经想学理发的小姑娘,这个曾经有些虚荣的小姑娘,真的长大了,成熟了,单纯与天真渐渐地被越来越浓的书卷气所替代,一个知识女性,不!应该是知识女孩,玉风临风般地向我们自信地微笑。不是吗?在她现在任教的学校里,既有很多正规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像她这样的自考毕业生,而她却骄傲地告诉我们:别的我不知道,但论教英语,还是我们自考生技高一筹。

  依旧是澄澈的秋空

  像一团面一样,16岁的孔令佳在新北方外国语学院里,在一年多的校内基础课和两年的自考英语专业课学习考试中,她终于被揉成型了。20岁的她,怀揣自学考试英语专科毕业证,于2006年那个早春,那个残雪乍融却已生机初现的上午,站在了齐齐哈尔市一所外语学校的讲台上,开始了她的任教生涯。

  一年以后,凭着优秀的业绩和良好的风范,她又担任了教研组长。

  周围的同事开始对她刮目相看,赞不绝口,学生们更是对她既喜欢又崇拜。这不,学校2008年春新换校长,当她得知学校里这个年轻漂亮的风云人物竟然是自考毕业生时,惊诧之余不禁由衷地赞叹道:“自考好啊!自考生的含金量确实高啊!”

  尽管孔令佳不满足于现状,边工作边攻读自考英语本科并已于2011年本科毕业,尽管她可能还有着更多的梦想,但生活之路,追求理想之路,已经向她展开,只是在静静地等待她一个又一个坚实而又轻盈的脚步声,等待这脚步声直向天际响去。

  然而,上帝总是喜欢捉弄人,总是时刻提醒着人们:没有一帆风顺。这不!好不容易盼到姑娘长大了,出息了,不用这个贫困的家庭再接济了,换句话说,该在十里八村露脸了,然而孔令佳的父亲却在姑娘刚刚当上教研组长后,就过早地,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是2007年一个枫叶如火的日子,她一路风尘追星赶月到家的时候,爸爸已全身浮肿,呼吸困难,是肺心病晚期。她问家人,为什么不送医院?家人说:送过了,只是怕你担心而没告诉你。是医生让回来的,说是准备后事吧。

  她懵了!尽管离家5年,中间也不是没回来过,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还是姑姑告诉她实情:爸爸小时候就得过肺炎,但那时家里太穷,治得不彻底,一直有这个病根。多年来生活的艰辛,家庭的负担,过度的劳累,使得他一直身体欠佳。尤其孔令佳在外求学这几年,爸爸更是节衣缩食,缺乏营养,终导致现状。

  刚到家的时候,她只是焦急,而现在,随着姑姑的讲述,她的泪水,憋得太久了的泪水,终于慢慢地流出而致如泉喷涌。

  接下来的几天,她守护着爸爸,给他讲一些开心的事,讲自己5年来的每一个故事。奇迹仿佛出现了——爸爸能吃饭了,似乎有精神了。她那个开心啊!以为爸爸还有救。可她哪里懂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啊!

  终于,她回家的一个星期后,爸爸走了。唯一不遗憾的是,曾经是那么不懂事而如今这样出息的女儿,陪伴了他的最后一程。

  又是一个星期后,孔令佳带着无限的哀伤,带着以更好的成绩弥补爸爸的遗憾的决心,回到了学校,站在了那些可爱的学生面前。

  ……

  三年前和孔令佳聊到这里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在谈话过程中她的眼睛中曾出现过而又稍纵即逝难以捕捉的东西,那实际上是深深的遗憾、疑惑、无奈和悲哀。

  是啊!和成千上万的人比,孔令佳经过的事显然还太少。但和同年龄段的女孩子比,她却又经历了太多。这么阳光的女孩,生活的城墙上出现了这么大的缺口,心上插上了一把至死不蚀的钢刀。

  那个秋天的下午啊!……静默,静默得只听得见微机的嗡嗡声……突然,孔令佳抬起头来,将垂到胸前的瀑布般的长发一左一右向身后拂去,一丝微笑——22岁的漂亮女孩特有的灿烂,又回到了脸上;而那目光中,沧桑尽除,又是窗外秋天的睛空——一片澄澈……

分享到:
相关资讯
更多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