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8 10:18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学历考试当属自考,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的学生不受年龄、民族和已有文化程度的限制,且能遍及城乡各个角落。
在自治区一家媒体工作的李兰,20世纪70年代中学毕业后因其他原因失去升学机会。之后她经常做的一个梦就是重返学校,每当回味梦境时,她都暗暗下决心:将来如果有机会上学,一定不错过。1985年,已有7个月身孕的她报名参加新疆首届自考。
李兰在忙工作、又忙家务的日子里,顺利完成了汉语言文学专科阶段的学习,接着她又参加了本科阶段的考试。当她带着6岁的女儿去领本科毕业证时,了解她的人开玩笑说:“还应该给你女儿发一张毕业证。”因为他们知道李兰上本科自考辅导班的3年里,女儿是她的“陪读生”,而且是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新疆艺术学院的老师董英与李兰是同时代人。她的学习可谓一步一个台阶,从新疆商业学校的中专,到电大的大专,再到自考的本科。她觉得自考首先带给自己的是知识积累,其次是给予了一个证明自身能力的平台。
20世纪80年代初期,像李兰、董英一样的青年有着学知识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并得到社会认可。而当时的中国高等教育所具备的规模和条件,远远不能承载这样的历史使命。为补偿这一代人,1981年国务院下发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试行自考,之后在全国全面展开。
如果说自考是对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的补偿,那么它对“80后”、“90后”则意味着更灵活、更多的选择。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周海2004年高考被录取的第二志愿不是他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家人劝他复读,但他毅然选择了自考。
周海仅用21个月,就取得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证,接着,他又成为新疆大学的研究生。自考还节省了他一大笔学费,他上自考辅导班的全部学费不到7000元钱。周海的经历充分体现了自考开放、灵活、投资少、效率高的特点。
自治区自考办主任高度称赞自考这种方式,他说,自考以其严格的质量和良好的声誉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影响波及海外。目前在国际上已有美国、英国等23个国家对自考互认学历、互认学分。
记者了解到,自考已为我区经济建设培养了16万留得住的人才。自考制度为国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教育公平,为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区1985年11月首次自考时,有汉、维两种文字开考的5个专业。目前已发展到有汉、维、哈、蒙四种文字开考的119个专业。
自考365
2018-04-04
自考365
2019-01-01
自考365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