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北京军械修理厂技能人才培养经验

2006-10-02 15:16    

 
  空军北京军械修理厂始建于1954年9月,隶属北京军区空军,地处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比邻中关村高科技开发区。工厂主要担负多种型号雷达、地空导弹等空军地面武器装备的基地级大修及战地抢修任务。工厂现有员工655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净资产超过亿元。1991年被评为军队一级企业;1997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国军标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被评为空军装备修理质量先进单位;2006年通过了空军科研单位研制资格认证。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全面推进,部队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装备维修保障任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下大力气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工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工厂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方向,确定了一手抓人才引进、储备,一手抓新一代技术工人技能培训的工作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工厂培养了一大批装备修理专业工程人员和技术骨干,目前,工厂已经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和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现有高技能人才167名,占全体员工的25%。在完成多型雷达、导弹等新装备修理和部件国产化等重大科研生产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技术实力。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6项、技术革新奖1项,厂内科技革新成果168项,为空军军械装备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新的人才观念。

  工厂一贯注重装备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个人才华的空间环境。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工厂党委在全体员工中大力倡导“科技兴厂,自学成才,勤奋工作,服务部队”的思想作风,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科技意识,牢固树立新的人才观。同时逐步改进现有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建立以提高新装备修理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以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为内容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突出专业技能,做到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身份,注重技能。技术处高级工人技师周晓东,原为普通技工,该同志技术全面,在进口雷达部附件国产化研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空军科技成果三等奖,现已成为装备修理带头人。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要培养人才,首先是要留住人才。优厚的物质待遇、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是稳定人才队伍、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几年来,工厂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薪酬、住房、福利等方面制定了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政策,逐步拉开高技术、高技能岗位与一般岗位的收入差距。工厂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用于道路改造、厂房装修和环境绿化,提高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培训中心,开设了多媒体教室、微机房和图书资料阅览室,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必要的硬件条件。为了使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招得进、留得住,工厂投资200余万元,翻修了大学生公寓,给每个房间配备了电视、电话和空调,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

  工厂在提高科技人员物质待遇的同时,还注重内部人文精神的构建,尊重职工,关心职工,正确认识人才的流动,营造了和谐的人际环境。在工作、学习等方面善待人才,鼓励他们干事业,支持他们干事业,帮助他们干事业,对企业高级技能人才不仅是放手使用,更重要的是下大力气培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发展空间,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

  三、实行多种激励机制,发挥人才创造潜能。

  为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把个人能力、劳动贡献、技术水平与工资分配挂钩,充分激发全员提高技能的自觉性。

  (一)实行技术人才特殊津贴制

  工厂制定了《高技术、高技能岗位津贴实施办法》,装备修理带头人、主修师和特技能手分别享受每月400元、200元、100元的技术津贴。同时实行动态模式管理,各档次津贴均实行一年聘用期,每年进行考核,优者续聘,劣者解聘。截止到2005年底,工厂享受特殊技术津贴的人员已达58人。

  (二)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

  本着评聘分开的原则,对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考核合格后,工厂根据工作需要,办理聘任手续后才能上岗。在聘任期内工厂每年从德、勤、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实行低职高聘;对表现一般的,实行高职低聘。

  (三)实行科技成果奖励制

  为了更有效的激励全员钻研业务、学习技术,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人才的成长,工厂制定了《科技成果奖励实施办法》,分别设立了新产品开发、技术发明等11项奖励项目,对每一个项目都设定了奖励标准,特别是对获得国家级和军队级科技成果项目予以3-10万元的重奖。几年来,通过实施科技成果奖励政策,极大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创造和学习积极性,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四、制定人才发展目标,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工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长远的人才发展目标。建立了厂长主抓、劳动人事处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培训管理体制。每年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结合装备维修技术人员知识和技能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一项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检查。工厂为培养高技能的技术人才,造就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采取了多种培训方式:

  (一)引进人才和岗位锻炼相结合。近几年,为了工厂发展需要,引进了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企业发展的后备人才,在使用中,注意把他们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进行磨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雷达车间助理工程师吴德利,2001年8月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入厂后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已熟练掌握多种程式雷达的维修和调试、检测手段,独立解决雷达修理、改装及新兵器试修中的疑难问题,成为车间的技术尖子。

  (二)外培内训相结合。一是选择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进行深造,近年来与空军雷达学院、空军导弹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26名;二是邀请国内专家、大学教授来厂办班、讲课,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几年来,共培训220名专业技术骨干。

  (三)鼓励自学成才。工厂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函授、自考、电大等多种渠道进行进修,对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毕业证书的人员报销全部学费。厂长率先垂范,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在职硕士学位。几年来通过这种方式,共有5人拿到了硕士学位,46人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

  (四)实行名师带徒制。工厂经过严格的挑选,确定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老技术人员作为名师,每年召开拜师会,对带了徒弟的名师每月给予一定的报酬,同时规定,对成绩突出的师徒给予表彰奖励。这一举措使得一批年轻技术人员迅速成为企业挑大梁的技术骨干。导弹车间高工余万祥,为人师表,技术全面,对徒弟严格要求,多年来,经他带的徒弟有6人现已成为车间的技术尖子,他们研发的项目多次获得空军和工厂技术革新奖,成为全厂职工学习的楷模。

  随着工厂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技术人才的层次结构和需求都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工厂将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继续加大教育培训投入,使工厂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永葆生机和活力。

分享到:
相关资讯
更多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