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7 10:54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学考试大纲(2002年6月版)
课号:0654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 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而又具有较强应用特点的课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作为旅游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规划、开发和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它的内容涉及到资源学、地学、经济学、规划学、历史学、建筑学、天文学、环境学、美学以及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二、 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即旅游业发展依托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本身的科学认识和对其内涵的准确把握之上。因此,对旅游资源的成因、内部机理、文化品位、发展和演替规律以及观赏价值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总结我国20多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树立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环境和生态保护为根本的科学规划思想,对指导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现代旅游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旅游规划的思想、旅游生态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措施,掌握一些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方法等具体实践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旅游地理学课程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旅游地理学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是旅游地理学课程的一个具体应用方面。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掌握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及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各自的特点;正确认识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内涵(重点)
(一) 旅游资源的概念(识记)
(二) 旅游资源的内涵(理解)
二、 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
(一) 旅游资源的共同特点(识记)
(二)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识记)
(三)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识记)
三、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重点)
(一)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理解)
(二) 香港旅游资源的优势(识记)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目的及其意义;分类原则、依据及方法;能够进行区域旅游资源分类,并了解几种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旅游资源分类概述(次重点)
(一) 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 (识记)
(二) 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识记)
(三)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理解)
(四) 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 (识记)
(五) 旅游资源分类的方法 (应用)
二、 旅游资源两分法分类方案(次重点)
(一)旅游资源“两分法”分类方案 (识记)
(二)两分法分类系统(应用)
(三)两分法分类系统分类依据 (理解)
三、其他分类方案简介(一般)
(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 (识记)
(二)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功能,划分旅游资源的类别 (识记)
第三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在了解地质作用的类型与地貌形成的基础上,掌握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以及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形成(重点)
(一) 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识记)
(二) 外力地质作用的力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识记)
(三) 内力地质作用的力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识记)
(四) 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理解)
二、 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次重点)
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理解)
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次重点)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识记)
四、地质旅游资源(次重点)
(一) 地质旅游资源的种类(识记)
(二) 化石的旅游吸引力(识记)
五、 地貌旅游资源(重点)
(一)名山的特点 (识记)
(二)峡谷的美学特征(识记)
(三) 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态有哪些(识记)
(四) 我国干旱风沙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景观类型(识记)
(五) 我国黄土地貌的主要景观形态(识记)
(六) 火山与熔岩地貌景观(识记)
(七) 冰川地貌的主要景观形态(识记)
(八) 丹霞地貌(识记)
(九) 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识记)
第四章 水体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水体旅游资源的概念,掌握水体与旅游的关系,水体构景的主要因素、旅游功能,以及主要水体旅游资源的特点。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水体资源与旅游的关系 (识记)次重点
(二) 水体资源的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识记)重点
(三) 水体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识记)重点
(四) 湖泊和瀑布的成因类型 (识记)重点
(五) 开发海洋旅游资源的意义 (理解)重点
第五章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在正确理解气象、天气、气候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及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特点;了解不同气候类型与旅游的关系;能够进行康乐型气候的评价;掌握主要的气象天气旅游资源类型。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气象、天气与气候三者之间的区别 (理解)一般
(二) 气象气候对旅游有哪些影响 (识记)重点
(三)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特点 (识记)重点
(四) 康乐型气候及其评价指标 (识记)重点
(五) 气象天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识记)重点
第六章 生物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生物与旅游的关系,掌握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掌握生物旅游资源的构景因素,掌握动物、植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功能,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生物旅游资源。
(一) 生物与旅游的关系(识记)一般
(二) 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功能(识记)次重点
(三) 生物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识记)重点
(四) 植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功能(识记)次重点
(五) 动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功能(识记)一般
第七章 自然保护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在了解国内外关于自然保护区类型及其功能划分的基础上,掌握各功能区的特点,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情况及其自然保护区类型,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及其与保护的关系,并掌握旅游开发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自然保护区(识记)重点
(二)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理解)重点
(三)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理解)重点
(四)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应用)重点
第八章 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历史古迹的概念,了解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范畴、作用,着重了解古代遗址、古代建筑、古代陵墓三类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识记)重点
(二) 人类的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典型代表(识记)次重点
(三) 我国古代的墓葬形制(识记)次重点
(四) 我国古代重要的伟大工程(理解)重点
(五) 东、西方古典建筑特色(应用)重点
第九章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概略地了解有关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知识,正确认识宗教文化的旅游功能。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宗教(识记)一般
(二) 宗教文化的旅游功能(识记)一般
第十章 园林类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正确认识园林的不同类型;全面掌握园林构景艺术的原则及其构景手法,正确认识中国园林的主要景观建筑。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中、外园林艺术特色之差别。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园林(识记)重点
(二) 园林常见的分类方式(识记)重点
(三) 中、外园林的主要艺术特色(应用)重点
(四)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类型(理解)重点
第十一章 城镇类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城镇旅游资源的基本知识,掌握我国七大古都旅游资源的特点。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含义(识记)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识记)一般
(二) 中国七大历史古都各自的旅游资源特色(理解)次重点
第十二章 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社会风情的含义、类型、特点及其旅游功能,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和特色民居。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社会风情的含义与类型(识记)一般
(二) 社会风情的特点(识记)一般
(三) 社会风情的旅游功能(识记)一般
(四) 饮食和居住习俗的特点(理解)一般
(五) 服饰和民间工艺品的旅游价值(识记)次重点
第十三章 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体会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文学艺术的旅游功能(识记)一般
(二)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特点(识记)一般
(三) 旅游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识记)次重点
第十四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方法以及旅游资源评价因子体系。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内容、方法(识记)次重点
(二) 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识记)次重点
(三) 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识记)重点
(四) 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理解)重点
(五)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应用)次重点
第十五章 旅游资源信息系统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概念,认识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及用途。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旅游资源信息系统(识记)一般
(二) 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识记)一般
(三) 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理解)一般
(四) 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用途(识记)一般
第十六章 旅游规划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有关规划学的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理论依据和主要技术方法,初步建立起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结构体系。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旅游规划的内容、性质和特征(识记)重点
(二)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理解)次重点
(三) 旅游规划的技术与方法(应用)次重点
(四) 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原则(理解)重点
(五) 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布局模型(应用)重点
(六) 主题公园的概念及区位特征(识记)重点
(七) 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的要点(理解)重点
第十七章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程序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念、理念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各类旅游资源特点和旅游功能,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主题及可开展的旅游活动内容,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及各阶段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旅游资源开发(理解)重点
(二) 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理解)次重点
(三) 旅游资源开发所应遵循的原则(理解)次重点
(四) 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模式(应用)重点
(五) 各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应用)重点
(六) 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理解)次重点
第十八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掌握旅游资源保护的基本措施,了解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涵、特征、实质、内容及原则,明确生态旅游的涵义、特点和基本形式,了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其实现途径。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一) 对旅游资源实施保护的意义(识记)重点
(二)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重点
(三)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内容及原则(应用)重点
(四) 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基本形式(理解)重点
(五)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实现途径(应用)重点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 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般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简单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 指定教材
《旅游资源与开发》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甘枝茂、马耀峰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三、 自学方法指导
(1) 考生自学时,应先阅读本大纲中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以便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掌握课程内容。
(2) 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认真阅读指定教材,把握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 在自学每一章节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避免没有理解情况下的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善于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 为提高记忆效果,可以结合自学内容,动手做一些练习,这也是达到记忆、理解、应知应会的好办法。
四、对社会助学工作建议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 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 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 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回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共5学分,助学学时不少于90学时,建议分配如下:
章次 |
课 程 内 容 |
助学学时 |
1 |
绪论 |
2 |
2 |
旅游资源的分类 |
4 |
3 |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
6 |
4 |
水体旅游资源 |
4 |
5 |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
4 |
6 |
生物旅游资源 |
4 |
7 |
自然保护区 |
4 |
8 |
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
8 |
9 |
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
4 |
10 |
园林类旅游资源 |
8 |
11 |
城镇类旅游资源 |
2 |
12 |
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 |
2 |
13 |
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 |
2 |
14 |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8 |
15 |
旅游资源信息系统 |
2 |
16 |
旅游规划 |
10 |
17 |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程序 |
8 |
18 |
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8 |
总计 |
90 |
四、 对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40%、“理解”为30%、“应用”为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 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 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
单项选择题
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
(1)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2)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3)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4)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多项选择题
古人类文化遗址主要包括( )
(1)古人类化石 (2)古代陵墓
(3)古代建筑 (4)原始聚落遗址
名词解释
康乐型气候
简答题
开发海洋资源的旅游意义是什么?
论述题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的认识?
自考365
2018-04-04
自考365
2019-01-01
自考365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