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7
经济信息与管理(农业)(5212)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目的、性质与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飞快发展,我国正在迈向信息化社会。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看,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一般条件,信息所提供的是知识和智慧,而物质提供的是材料,能量提供的是动力。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为了适应进入信息化经济社会的需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家信息化的进程,培养大量的适应信息经济时代发展的现代经济管理人才,我们必须把握信息的科学概念,深入研究信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城镇经济管理的本科段开设了这门课程。
信息经济管理程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边缘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掌握与现代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关的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息经济原理。主要涵盖了信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课程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信息的概念,包括信息系统与信息理论的基础知识。2.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微观经济信息管理和宏观经济信息管理,以及人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评价等。3.信息经济学,包括信息市场建设、信息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非对称性信息等信息经济学问题。同时,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形势,联系有关理论成果和分析方法的运用,本课程还介绍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为了充实学生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拓展学生分析问题,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和解决信息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对先修课程的要求是:学生应具有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它的姊妹课程有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要求及考试目标
绪 论(一~三章)
第一章 信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信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信息如何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21世纪中国信息化建设有哪些目标。重点:人类五次信息革命、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和建设方针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革命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
1、人类的第一次信息革命
2、人类的第二、三次信息革命
3、人类的第四次信息革命
4、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新的信息革命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2、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3、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和建设方针
4、我们的学习任务
三、复习参考题
1、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革命是什么?当今信息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国家信息化的方针和原则?
3、为什么说信息和物质、能量三者“并驾齐驱,鼎足而立”已成为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为什么信息又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
第二章 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内容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经济与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信息经济与经济信息的概念的区别。重点: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内容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研究的概况
1、国内对信息经济的研究
2、西方的信息经济研究
第二节 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研究的内容
1、信息经济与经济信息
2、信息资源管理
三、复习参考题
1、什么是信息经济的物质基础、部门构成和作用特征?
2、国外有哪些学者对信息经济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
3、为什么说信息经济与经济信息还是有所区别的?
4、你怎样看“信息+管理=财富”这个公式?
第三章 信息经济的研究方法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实证分析、系统和系统分析的概念以及进行实证分析的步骤和进行系统分析的原则。重点:实证分析的程序、系统的概念。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实证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的概念
2、实证分析的程序
第二节 系统化方法
1、系统的概念
2、系统分析的方法
三、复习参考题
1、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特征?
2、实证分析的概念与程序?
3、系统分析的原则?
第一篇 信息理论(四~六章)
第四章 信息概述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的概念、申农(Shannon)信息定义、随机事件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重点:(Shannon)的信息熵定义、随机事件熵的基本性质。难点:熵函数的若干性质定理及证明(自考生不作要求)。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科学定义问题
3、信息与知识、情报的关系
第二节 申农(Shannon)信息熵
1、(Shannon)的信息熵
2、信息熵的量度
3、平均信息量的定义
第三节 随机时间熵的定义和性质
1、概率的公理化及熵定义
2、随机事件熵的基本性质
3、熵函数和若干性质定理
三、复习参考题
1、申农(Shannon)的信息熵定义?
2、信息与知识、情报的概念与关系?
3、随机事件熵的4个基本性质?
4、信息量、概率值、熵的大小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是什么?熟悉信息熵的单位。
第五章 连续分布熵及最大化信息原理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连续分布的熵、联合熵、条件熵和最大化信息熵的概念以及联合熵、分布熵与条件熵的关系,还有连续分布的熵的性质。重点:连续分布熵、联合熵、条件熵和最大化信息熵的概念、连续分布熵的性质。难点:最大化信息熵、连续分布熵的性质证明(自考生不作要求)。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连续分布的熵
1、连续分布的熵
2、连续分布及熵定义
第二节 最大化信息熵的准则
1、几个常见的定理
2、应用举例
三、复习参考题
1、为什么平均分布有最大的信息熵值?
2、最大信息熵与概率分布的方差是什么关系?
3、建立产业结构熵的概念,通过这个概念来判断某个地区的产业分布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
第六章 通信系统模型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通信系统模型中编码、译码、信源、信道、信宿的概念;理解信息的控制、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负反馈概念设计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方法。重点:信息的传输、信息的控制。难点:信息控制因果关系的计算(自考生不作要求)。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通信系统的一般描述
1、信息的传输
2、信息的串联传递与并联传递
3、信息传递的效率
第二节 信息的控制与反馈
1、信息控制
2、正反馈与负反馈
3、控制直方图的计算
第三节 通信系统的理论模型
1、通信系统的理论模型
2、通信系统的描述
三、复习参考题
1、掌握如下基本概念:信源、信宿、编码、译码、噪音、信道,以及信息传递的效率与公式。
2、熟悉信息的串联、并联与混合联接的意义。
3、什么是信息控制?正反馈和负反馈在经济管理中有何作用?
第二篇 信息资源管理(七~十章)
第七章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关系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系统和环境的交换关系,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关系;了解物理熵和信息熵的概念与联系。重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概念、物理熵和信息熵的概念与联系。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1、系统和环境的交换关系
2、质、能守恒定律
3、物理熵和信息熵
第二节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区别
1、信息和能量的区别
2、信息和物质的区别
第三节 在资源管理中的分类
1、材料
2、能源
3、信息
三、复习参考题
1、依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可划分为哪几种?它们是怎样定义的?
2、物理熵的概念?物理熵与信息熵有何关系?
3、什么是耗散结构的概念及其系统定义的条件?
4、你认为物质、能量和信息有什么主要的区别特征?
5、依据材料、能源和信息的资源分类方法,在现代的经济管理中有积极的意义?
第八章 人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如何用耗散结构理论来理解人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特性。重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征、人在信息处理过程的几个基本特性、耗散结构的理论解释。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是资源的管理者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征
2、系统中的三个基本关系
3、耗散结构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人的信息接收处理过程
1、人的信息流动与信息加工过程
2、人在信息处理过程的几个基本特性
第三节 人对(信息、物质、能量)的支配能力
1、直接需求与间接需求
2、人的能力评价方法
三、复习参考题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有哪些特殊性?
3、试用耗散结构理论和熵的概念来解释人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如何理解“信息起着负熵的作用”?
第九章 微观经济信息管理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企业信息流的特征,企业信息流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内在的特有功能以及财务管理子系统工作包含的内容。重点:企业信息流的特征、功能与原则。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企业信息流
1、企业信息流的特性和功能
2、企业信息流的运行原则
3、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
4、企业信息系统的实例
第二节 微观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
1、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
2、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反馈控制
3、审计的反馈控制
第三节 农村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
1、农村经济信息的典型调查
2、以信息为龙头的农业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3、综合性农村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
4、农村信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三、复习参考题
1、企业信息流的特性、功能和运行原则是什么?
2、在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中,哪些是前馈控制,那些是后馈控制?
3、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4、开发农村信息资源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第十章 宏观经济信息管理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我国经济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特点、建设目标和原则以及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重点: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管理、领导和维护。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概况
1、信息资源的配置
2、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3、国家信息资源状况(附录)
第二节 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
1、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2、信息系统结构设计及其功能
3、发展形势之分析
第三节 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管理、领导和维护
1、系统的领导体制
2、系统的管理体制
3、系统的维护体制
4、系统领导、管理、维护之间的关系
三、复习参考题
1、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逻辑功能由哪四个部分组成?哪个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2、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管理体制的职能是什么?
3、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4、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第三篇 信息经济(十一~十五章)
第十一章 信息经济的建立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概念以及马克·波拉特的“第一次信息部门”与“第二次信息部门”的概念,信息经济与其它经济相比的特点和信息劳动与其它劳动相比的特殊性。重点:信息稀缺性和信息成本、信息的生产、交换、消费与分配。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稀缺性和信息成本
1、信息稀缺性
2、信息成本
3、二次信息部门与信息劳动
第二节 信息的生产与交换
1、信息的生产
2、信息的交换
3、信息的生产与交换的规律
第三节 信息的消费与分配
1、信息的消费
2、信息的共享
3、信息的分配
第四节 信息的价值和效益
1、信息的价值
2、信息商品的劳动价值
3、信息商品的效用和效益
三、复习参考题
1、熟悉如下概念:信息的稀缺性、信息成本、信息生产、信息消费、信息效用、信息共享、信息商品价值的二重性。
2、马克。波拉特的“第一次信息部门”与“第二次信息部门”是什么概念?
3、信息劳动与其它劳动有什么不同?信息劳动价值有何特殊性?
第十二章 信息市场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信息商品的时效性、信息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信息市场的种类和特征,信息商品的商业寿命期与有效期的关系以及信息商品价格决定的方法。重点:信息市场的种类和特征、信息商品的价格决定。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市场的种类和特征
1、信息市场的分类
2、信息市场的特征
第二节 信息商品的价格决定
1、信息商品的市场供求定价法
2、信息商品的基础价格定价法
第三节 信息商品的弹性
1、信息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2、信息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3、信息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
4、信息商品的价格预期弹性
三、复习参考题
1、信息市场的概念、分类和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信息商品的时效性?其商业寿命期与有效期是什么关系?
3、决定信息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基础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4、熟悉运用信息商品的需求价格、交叉价格和收入弹性概念?
第十三章 信息经济的适度规模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信息产业的概念、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微观信息资源如何达到最优配置以及宏观信息经济测定的方法。重点: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1、生产有效性
2、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3、资源有效利用的综合评价
第二节 微观经济中的信息配置
1、信息活动
2、微观模型
3、最优配置原则
第三节 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
1、信息经济的测定
2、信息经济的规模
3、信息经济的结构
三、复习参考题
1、熟悉如下概念:生产有效性、信息活动、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结构。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微观信息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
4、宏观信息经济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四章 非对称信息下的经济行为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了解与信息不对称有关的经济行为有哪些,掌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产生的经济后果;了解什么是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它与道德风险的关系,还有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思想。重点:信息不对称与次品市场的逆向选择、委托—代理关系与激励机制。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次品市场
第二节 信息传递
1、信息传递模型
2、信息筛选模型
第三节 委托—代理关系
1、保险市场
2、激励机制
3、最优激励设计
三、复习参考题
1、掌握如下概念: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委托-代理、道德风险、激励机制。
2、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带来了哪些信息经济问题?
3、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它与道德风险是什么关系?
4、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第十五章 信息化社会
一、基本要求和重点
基本要求:掌握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以及我国信息立法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信息化社会的特征、社会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信息社会的法律问题及法律法规框架。
二、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1、信息与国民经济增长
2、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3、社会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 信息化社会的里程碑
1、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2、Internet的应用
第三节 信息立法
1、信息立法的环境和必要性
2、信息社会的法律问题
3、法律法规框架
三、复习参考题
1、美国社会学家奈斯比特所预见的信息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2、信息化给社会带来了哪些主要影响?
3、从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看信息化社会的历程。
4、在推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主要法律问题有哪些?法律法规框架包括哪些方面?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级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实施,现对有关问题做出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能够使自学应考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的系统地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加准确地把握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计算和应用四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 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计算:在理解有关原理的基础上,对基本的信息经济指标能够把握运用和简单计算。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自学方法指导
1.认真阅读与钻研大纲与教材。自学应考者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教材,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自学应考者应深入学习个章节的内容,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内涵。同时,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相互关联。
2.体统的学习和重点深入相结合。自学应考者应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的学习,掌握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原理和概念,以便更好的把握课程的全部内容。应注意的是,切忌在没有全面系统的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单纯孤立地去抓重点,背词句,甚至猜题押题,那样是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的。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信息经济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课程,学习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程内容学习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特别要联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来深入研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4.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自学者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三、对于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防止自学中的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应考者的认识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本课程内容广泛,自学考试命 题的题型多样、覆盖面广。社会助学者应根据这门课程和考试命题的特点,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的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和考 核目标。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把重点辅导和兼顾一般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本大纲的内容,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应结构合理。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30%,领会50%,综合应用20%。
3.要合理安排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等。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以2:3:3:2为宜。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同,在各能力层次中,都有难易度不同的试题。
4.本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5.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自学应考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五、附 录
参考书目:
[1]乌家培 《经济信息与信息经济》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1.7
[2]林德金 《信息经济学导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12
[3]肯尼斯.阿罗。《信息经济学》 何宝玉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北京
[4]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05.
[5]马克.波拉特 《信息经济导论》 李必祥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12.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自考365
2018-04-04
自考365
2019-11-01
自考365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