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7
生态经济学(5256)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
生态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经济生活中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明晰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在追求经济目标时,能够自觉地遵守自然规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员在自学过程中,要注意浏览生态、资源、环境方面的事例和书籍,这样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书中内容。另外,要坚持用历史的、辨证的、动态的观点来看待生态经济问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学、生态学联系密切。生态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为基础,以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为前提,综合分析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学习生态经济学需要有一点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基础。
生态经济学还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有密切联系。生态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和整体问题,而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学只研究单一方面的经济问题,这三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生态经济问题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考试目标
(一)全书内容与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生态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生态经济学中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包括生态学中的基本理论、价值理论、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第三部分(第三章至第十章)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平衡,以及生态经济系统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第四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是专论部分。分别阐述了生态农业、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各自特有的生态经济规律,生态经济系统的调节与管理方法以及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内容。
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态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熟悉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掌握生态经济系统中资源、环境、人口等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够运用生态经济理论分析生态经济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
(二)章节内容与目标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一、生态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有的
二、近代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三、生态经济学产生的条件
四、生态经济学的演变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点
一、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
三、生态经济学研究对象
四、生态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
五、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生态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四节 现阶段加强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二、加强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是客观需要
本章目标要求:了解生态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脉络,熟悉现代生态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掌握生态经济学的性质,掌握生态经济学的概念,能够结合我国生态经济的情况分析加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
二、生态系统理论
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理论
四、从生物进化到农业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 生态价值理论
一、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二、生态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
三、生态资源价值的经济计量
第三节 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耗散结构论
二、熵理论
三、控制论
第四节 提高生产力的生态经济基础理论
一、相宜论
二、循环转化论
三、增值论
第五节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
一、临界论
二、平衡论
三、协调论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理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掌握生态系统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能够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我国的实际问题。
第三章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概述
一、生态系统
二、经济系统
第二节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
三、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
本章目标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组成、特点。
第四章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特征
一、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二、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类型及基本结构
一、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类型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垂直结构与食物链结构
一、立体结构的类型
二、立体结构高产高效的生态层基础––––种间互补
三、生态经济系统的食物链结构
第四节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综合评价
一、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综合评价与管理
二、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对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系统分析
四、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本章目标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经济系统的含义以及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特征,掌握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熟悉生态经济系统的垂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明晰立体结构高产高效的原因,了解一些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模式及其评价。
第五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两种再生产功能
一、社会生产的两种再生产的生产力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
三、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特点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
二、生态经济系统物质能量转化
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综合评价
一、确定指标体系
二、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最优系统
三、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途径(以农业现代化为例说明)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了解生态经济系统所具有的两种再生产功能,掌握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熟悉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能量的转化问题,了解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
第一节 生态经济效益概述
一、生态经济效益的概念
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生性
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一、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
三、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
四、评价的指标体系
五、生态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第三节 提高生态经济系统效益的途径
一、提高生态经济效益途径的原理
二、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微观途径
三、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宏观途径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含义,明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掌握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微观和宏观途径。
第七章 生态经济系统平衡
第一节 自然生态平衡与农业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点
二、自然生态平衡
三、生态平衡
四、自然生态平衡与农业生态平衡的联系与区别
五、生态平衡的标志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失调
一、生态经济系统失调的概念
二、生态经济系统失调的重要标志
三、生态经济平衡失调
四、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下降
第三节 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
一、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应遵循的原则
二、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途径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生态平衡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明晰生态平衡的含义,掌握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平衡的联系和区别,了解生态系统失调的含义和生态系统失调的标志,掌握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应遵循的原则和途径。
第八章 生态经济中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 有关人与自然的理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生态经济系统中人的地位
三、人口方面的理论
第二节 中国人口的规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中国人口的变动
二、过量的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
一、人口容量研究的意义
二、人口容量的定义
三、人口容量的特点
四、人口容量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五、国际上有关地球人口承载力研究简介
六、中国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的估算
第四节 中国人口失控的原因及对策
一、中国人口失控原因
二、控制人口数量的对策。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生态经济系统中人的作用、人口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人类的自然观,明晰人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地位,熟悉人口规模演变理论和生育微观经济理论;掌握中国人口变动的规律及特点,掌握人口容量的特点,了解不同学者对我国人口容量的测算结果,明晰中国人口失控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第九章 生态经济中的资源问题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三、自然资源的生态经济属性
四、 自然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五、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及资源配置方式
一、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二、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变迁
三、自然资源公有的弊端
四、资源配置方式
第三节 资源管理
一、资源管理的概念
二、资源管理的对象、内容及特点
三、资源管理的方式
四、我国资源法律制度
五、加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措施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生态经济系统中资源的地位和作用、资源的种类、资源的产权形式、资源的管理方式以及我国资源的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它的基本分类,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晰自然资源公有的弊端,掌握自然资源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我国的相关法律。
第十章 生态经济中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 生态环境系统
一、生态环境的概念
二、生态环境的构成
三、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节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第三节 生态环境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学解释
三、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应采取的措施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生态经济系统中环境的地位和作用、环境的种类、环境的管理方式以及我国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环境的含义,明晰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经济问题,明晰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变化的轨迹,明晰中国环境恶化的原因,熟悉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经济学解释,了解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
第十一章 生态农业
第一节 农业的演变
一、原始农业
二、传统农业
三、现代农业
四、现代农业新流派
第二节 生态的概念和特征
一、生态农业的提出
二、生态农业的概念
三、生态农业的特征与属性
第三节 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
二、生物之间链索式的相互制约原理
三、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四、结构稳定与功能协调原理
五、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理
第四节 生态农业类型
一、生态农业类型的划分
二、各种类型生态农业
第五节 生态农业建设
一、世界各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动向
二、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农业的演变过程、生态农业的含义特点以及实现方式。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当了解农业发展的历程,掌握各种农业类型的特点,熟悉中国和西方对于生态农业的界定,掌握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在开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必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明晰生态农业建设的必要性,了解生态农业的类型划分。
第十二章 城市生态经济
第一节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一、城市化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二、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三、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
一、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
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
三、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
第三节 城市生态经济问题
一、城市生态经济问题的产生
二、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郊区、乡镇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解决我国城市生态经济问题的迫切性
第四节 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的提出
二、生态城市的含义和特点
三、建设生态城市是新世纪的战略选择
四、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第五节 城市生态经济规划和管理
一、城市生态经济规划
二、加强我国城市生态经济管理的措施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结构、功能、效益。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城市化的基本规律,明晰城市化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明晰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了解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具体表现,掌握生态城市的特点,明晰生态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十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和管理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
一、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意义
二、良性循环的涵义及其标志
第二节 调控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理论
一、系统调控理论
二、运筹学理论
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调控机制
一、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特点
二、经济系统反馈机制的特点
三、两套反馈机制的耦合
第四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
一、人在调控机制中的主导作用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方法
第五节 生态经济宏观管理
一、生态经济宏观管理的概念
二、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任务
三、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原则
四、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方法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态经济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所必须实行的调控和管理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明晰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意义,掌握良性循环的标志,熟悉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中反馈机制的特点,明晰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调控中的作用,掌握生态经济宏观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第十四章 生态经济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一、层次观
二、动力学准则
三、统一协同论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传统方法论
一、抽象
二、模型
三、归纳与演绎
四、原因和结果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的系统方法论
一、生态经济研究中运用系统论的原因
二、生态经济的系统研究特点
第四节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步骤
一、系统调查
二、系统诊断
三、系统设计
四、系统模拟
五、系统优化
第五节 生态经济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一、专家诊断法
二、追踪调查
三、概率评价法
第六节 生态经济学的定量计算方法
一、统计方法
二、土地生态经济定价
三、木材采伐最佳轮伐期的确定
四、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的计量
本章目标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当熟悉常用的生态经济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方法对生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三、有关说明
(一)目标要求中的术语
了解,就是不需要学员记住这些内容,只是在提到这些内容时,感觉比较熟悉。
掌握,就是要求学员能够记住相应的内容,不要求理解得非常充分;
熟悉,就是要求学员能够理解相应的内容,但不要求会应用;
明晰,是要求学员不仅要记住、理解相应的内容,而且还要能够进行分析论述。
(二)对自学者、助学者、命题者的说明
自学者可以按照了解、掌握、熟悉、明晰四个层次来掌握全书的内容,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把精力主要集中在需要掌握、熟悉和明晰的内容上。
助学者可以严格按照四个层次的要求来进行助学。
命题者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要求,对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体型来命题。适合于考核本课程的体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
(三)考试的时间长度
2.5小时。
(四)学习本课程必须的知识
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自考365
2018-04-04
自考365
2019-11-01
自考365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