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9 09:29 泰安日报总编室 王克煜
内容提要:回想我18年的自学之路,有荆棘,也有鲜花,有汗水,也有收获。如果我走的这条路算成功的话,这应归功于国家自学考试制度。 |
泰安日报总编室 王克煜
王克煜,男,1967年4月10日生,中共党员,1985年7月毕业于肥城师范,1989年10月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科证,1991年12月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证,现任泰安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从事新闻工作18年来,在自学之路上一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累计编辑出版6370余万字,撰写发表文章1200余篇(部)900万字,获各种奖109件,出版著作4部。1996年被破格评为主任编辑(副教授);1998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评为“泰安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干部”;1999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自学启蒙
我的大学梦做了很久,做得很深沉,也很执著。记得上小学前就已开始期盼着有朝一日走进大学校园。虽然那时正处文革时期,自己还只是一个孩童,但总觉得这个梦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令人向往。
1982年9月,也就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6个年头,刚满15岁的我以优异成绩考进一家师范学校。学校的邻居们为我高兴,向我当教师的父母祝贺:“你家出了个大学生。”我也颇感光荣,还真有点沾沾自喜。当时,我所在的公社2000多名毕业生,仅考上6人。我高高兴兴地跨入师范校门。入校后,才知自己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应届毕业生中年龄最小的。良好的家教和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容许我懈怠,我更加勤奋,每天上完课就一头扎进图书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真是如饥似渴。我重点攻读国外的名著,特别是19世纪30年代的欧美作品,因为上师范前,中国古今名著我已基本读过一遍。
就在念完3年师范毕业的时候,我的初中同学,有的考入清华、北大,有的进入山大、山经等地方名校,他们兴高采烈地向我告别时,我才清醒地认识到,我仅仅是个中专生,离名牌大学还差很远。但幸运的是,由于我在校期间,发表文章比较多,被分配到泰安日报社当记者。报社虽然是家文化单位,当时有学历的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这并没有满足我那跳动的心,我要圆我的大学梦。1985年春,我考上曲师中文函授,可报社因人手少,不让参加。1987年秋,我考上中央党校政治专业函授,由于时间不容许,又被迫中途停止。
我苦苦地寻觅着,执著地追求着。如能找到一种既不耽误工作,又能上大学的方式该多好啊!1987年12月,在朋友的引荐下,走进市自学考试办公室,在那里我了解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所没有院墙的大学,她没有教师,也没有教材,更没有学制限制,全部靠自己挤时间自学完成学业,不过每门课程都要通过国家级考试。虽然学习难度很大,但是文凭含金量高,时间很自由,几乎一点也不影响工作,是我心中一座理想的大学。当时,我很兴奋,庆幸找到一种好的学习路子。在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下,除了工作时间,我都努力读书,读书成了生活的唯一乐趣。第一次考试,我就报考了《写作》、《现代文学史》、《教育学》3门课程,3个月的时间,真是夜以继日,就像高考一样紧张,满以为考高分的《现代文学史》只得了58分,还好,《写作》得了70分,《教育学》得了74分。初试牛刀,战果并不辉煌,却鼓舞了斗志,我决心矢志不移地在自学之路上走下去。
自学道路异常艰难崎岖,它不仅仅考察你的学业,而且对你的各种才能进行检验。你必须事先按国家考试计划,拟定好自己的计划,哪门啥时考,必须合格,哪门是公共课每年考一次,哪门是选修课,不合格下次再选其他课。那时,自学考试没有专门教材,一般指定一些名牌大学的经典教材,许多教材根本买不到,多数是托同事朋友四处借的。光找教材一项,就忙煞人。有一次,我按照计划报了《训诂学》,可找遍泰安、济南的书店也没有买到,在泰安各大学的图书馆也没有借到。离考试仅有2个月,还没有找到书,放弃考试就打乱了计划。我当时那个懊悔,真是有力无处使,发誓不论报什么课,先买到书再说。最后,是市自考办的教师给我在济南借了一本,因对方也考,我只好整书复印,上下册1000多页,光复印费就花了200多元,用去两个月的工资,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终于得到了指定的教材,不然战士手中没枪怎么打仗。我挑灯夜战,每天几乎到凌晨,四周的时间,我通读了一遍,又复习了重点,侥幸考了62分。又冲破了一次障碍,渡过了一次难关,拿到宝贵的2学分。
时间是宝贵的,浪费自己的时间就等于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图财害命。在自学初期,我就深刻领会了它的含义。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是造成时间紧张的主要原因,可是鱼和熊掌,我想兼得,而且必须兼得。当时,我干记者,任务繁重,除了参加市里的一些会议,每月都拿出一半的时间深入农村和企业,以便准确了解掌握基层真实情况。我每次下乡,总是大包小包带着书籍,白天采访,夜晚点灯苦读。一年夏天,下午2点考《中国革命史》,由于头一天有采访任务,晚上又急着赶稿子,熬了个通宵,上午才翻了一下书。午饭后就合了合眼,没想到这一睡就是一个多小时,我睁开眼时,已经2点多了,连脸都没洗,慌忙骑自行车赶往考场。到了考场,已近2点半,监考老师说:“再晚3分钟,就不让你进了,怎么这样粗心,连考试时间都忘了!”我点着头,来不及解释,赶紧坐到位子上开始答卷。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噩梦不断,总是梦到考试开始了,我还没有赶到考场,梦中惊醒,冷汗淋淋。我睡眠少、易醒的习惯就是这时候形成的。
天道酬勤。1989年12月,我顺利取得自学考试专科毕业证,工作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在百米矿井下采写的《段大嫂夸老段》获全国煤炭系统好新闻一等奖,至今仍然是泰安日报社惟一获得的全国性一等奖。这期间,因为工作突出,在中央及省级报刊电台发表文章多,连年被评为泰安市新闻工作先进个人,还连续多年被大众日报社、山东省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
梦想成真
大学的确是学子的摇篮,而社会却有许许多多的诱惑,吸引着你,稍有懒惰或厌烦,它就会让你消沉,丧失意志。
年轻的爱因斯坦作公务员时列出一个奇妙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休息,Z代表沉默。受此启发,我顶住外界的干扰,加紧了本科阶段的学业。王安石的散文《游褒禅山记》让我学会沉默,学会思考。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更是令人佩服。读书学习只有这样做,才能活学活用。1990年7月10日,沿黄九省商品交流会在泰安举行。数万名代表纷纭而至,给欢快的泰山增添了几分热闹。我应邀前去采访。漫步大街,穿越小巷,走进大厦,逛遍展馆。我感觉人们没有被席卷全国的市场疲软吓倒,争相打出各式各样的广告条幅,创造商机。山风吹来,万幅飘动,大有欲满山城之势。我忽然想起“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古谚,于是反其意而用之,在全国率先提出“酒好也怕巷子深”的论断,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共鸣,并以此为题发表了通讯,全国多家报纸电台发表或引用。《中国机械报》一位高级编辑给这篇文章下了评语:“妙!《酒好也怕巷子深》实为一篇佳作。文章看似平淡无奇,只是篇语言流畅、文笔潇洒的访问记,实则提示了一个大主题——酒好也怕巷子深!这种提法实属罕见。作者把国内市场疲软的现实,高度凝练成一句话,况且敢于把传统俗语'好酒也怕巷子深'反其意而用之,并大胆用作标题。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是分不开的,足见作者的新闻思维如此敏锐而强烈!”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改革开放大潮影响,新闻界掀起报告文学狂飙热,一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站在时代潮头,敏锐地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真实地记录时代风云的变幻,勾勒出改革大潮奔腾前进的壮阔画卷。我被这些作品震憾了、打动了,也投入创作的洪流。我生活在泰山脚下,和“泰山人”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深深感觉到:泰山人,是一个非常可爱、可敬的群体,他们有写不完的诗篇,画不完的画卷,谱不完的乐章。我作为一个党报记者,要用文学手段真实生动地描写“泰山人”的工作生活,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平时喜爱文学的我,终于找到一种新闻和文学相结合的创作途径。
1990年4月底,就在我刚考完本科阶段前两门课程时,光明日报社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写的一篇通讯题材很好,准备派个老记者王昭杰来和我一起深入采访,搞一篇长篇通讯。我刚考完试,浑身很轻松,满口答应下来。
1989年秋天,中华中医学学会在京召开“中医中药可以治愈癌症”中外新闻发布会,宁阳县60多岁的老中医李健三的病例成了大会主要例证。李健三身患绝症近20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发明了一种叫毛白杨血制剂的抗癌药物,成功治愈了2例骨癌和多例其他癌症,被聘为中华振兴中医学会顾问。我得到这个消息后,迅速采写一篇6000多字的通讯《向死神挑战》,在国内率先报道了李健三中医中药治愈骨癌的消息。这篇通讯立即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国内几家报刊电台争相发表,还被美国杂志转载,结果招来数十万患者。光明日报的同志就是看了这篇稿件后,才决定专门派记者前来采访。
那时交通很不方便,到县里去的公交车很少。我在火车站接到王昭杰同志,简单吃了点东西,又坐火车到磁窑,然后转乘公交车到宁阳县城。县卫生局的赵局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安排人给我们介绍情况。王昭杰是6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作风深入,治学严谨,让我学到不少东西。上午听领导介绍,下午与本人座谈,今天深入到农村,明天进入工厂,与患者交谈……没想到,这一去就呆了一个月,光记录本就用了三四个,可以说充分占有了材料。这时,我已热血沸腾,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已站在我面前。我一口气写出了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之后,进入漫长的审稿修改过程,省卫生厅、国家卫生部、中华中医学会……最后根据本人和各级意见六易其稿,我的第一篇报告文学终于出炉了,最后定名《跋涉者之路》。
从此,我一发不可收,进入报告文学创作时期:从囚徒到英模的张宪宽、历尽坎坷的王心钗、百折不挠的李田祚、公而忘私的赵广河、奋力改革的赵绪森,壮烈牺牲的王振忠……我讴歌美好善良,鞭鞑邪恶丑陋,挖掘人物的思想蕴含,写出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无疑给我的学业增加了负担,可我没有放松学习,《莎士比亚研究》竟取得了98分的好成绩。
“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有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居里夫人的这句名言时时在我耳边响起。当我向著名女作家谢冰心陈述自己的写作过程后,年逾90高龄的老人欣然为我题写书名,著名文学评论家宋遂良在看到我的书稿时,也挥笔撰写序言。
寂静的夜晚,月光如水,人们已进入甜蜜的梦乡,我却仍在挑灯苦读……1991年12月,我终于梦想成真,取得了自考委和山师大颁发给我的烫金本科文凭。与此同时,我的第一部28万字的报告文学集《泰山之光》正式出版。1992年、1993年《泰山之光》先后获中国成人写作学会一等奖、第二届泰山杯文学创作二等奖。
走向成熟
孔子不是说 “三人行必有吾师”吗?一位伟人也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虽然取得了本科文凭,但我认为,学历并不代表水平,只有继续加强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也才能更好地工作。
参加自学考试四五年,我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由于长年上夜班,白天成了我读书的整块时间。无论多晚下夜班,我每天早晨7点左右坚持徒步登山,1个小时行走近10公里,剩下的时间全是读书、思考、写东西。登山增强了体质,读书丰富了头脑。当今,许多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串门、饮酒消磨时光。但我却不这样,尽可能腾出更多时间做学问。
这个时期,我一方面研究各种各样的报纸版面,都给予评价,并参加了几个全国性的研讨班,撰写了《让版面说话》、《利用版面语言形成党报风格》等一系列论文,并陆续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有的获中国地市报优秀论文一等奖;一方面进行版面改革实践,充分利用线条、花框、字体、底纹等,冲击式排列组合,展示版面评价新闻、吸引读者、展示个性的三大功能。组织版面安排稿件,绝不随心所欲地拼凑,像老和尚的百袖衣,而是根据内容,给他们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竟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逐渐形成简洁明快、刚劲有力而又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的风格,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泰安日报要闻版先后获山东省报纸版面一等奖、中国地市报纸版面一等奖,跃居全省各类报纸前列,并得到全省乃至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许多读者也来信称赞。原市委书记王建功同志每天必看泰安日报,并在一期要闻版评语中写道:“这期头版不错,整体布局很好,新闻选得也好。《六次党代会预备通知》发得好,短小精悍,又加了短评,很醒目;《我市普降雨雪》是喜事,加了花框,发得突出;《肥城县委宣传部一次性评选各种先进,仅用半天时间》,这条消息对全市年终评选有指导意义……”多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打电话表扬泰安日报要闻版办得好。1995年,泰安日报被评为华东六省一市最受群众喜爱的党报,在北京展出。
1996年春天,在研究各家报纸版面时,我发现报纸存在一个通病:报纸消息的主导地位日渐削弱。客观上,许多报纸忙于扩版增刊,忽视加强新闻队伍消息的写作,于是乎大块文章纷纷粉墨登场。主观上,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存在片面认识,认为短消息不过瘾,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水平,消息写成通讯,少者上千,长者逾万。于是我又撰写了《报纸消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报纸消息的三不足和三改进》、《主攻消息》等一系列论文,阐述报纸消息存在没有风格、缺乏美感、无理论色彩的弊端,指出了把消息摆在主阵地、让消息写作多元化、产生轰动效益的努力方面。《新闻出版报》、《中国报刊月报》、《党报研究》、《中国地市报人》相继发表我的论文,有的还加了编辑点评。其中一篇论文被国家大型权威文摘刊物《新华文摘》(96年6月)转载,一篇论文获山东省优秀论文一等奖,一篇论文获社科成果奖。这一年被破格评为主任编辑。
1998年10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送给《焦点访谈》栏目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强调“舆论监督非常重要”。舆论监督历来是地方党报的弱项,如果借此东风,开展起泰安日报的舆论监督工作真是可喜可贺。经过与领导商量研究,决定在一版显著位置开办《监督哨》专栏。我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与纪检、防疫、技监、工商、文化等10余个部门座谈,研究如何搞好监督问题。我们提高稿费待遇,制定了保密制度。规定所有来稿,由总编辑签发,对内外保密,直到发表,避免各种各样的阻力,不致使批评稿中途流产。截至目前已收到来稿600余篇,几乎全部发表,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起到弘扬正气,鞭笞邪恶的作用,得到市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与好评。2001年泰安日报《监督哨》获山东省新闻名专栏。
早在1991年初,我买回一本自考教材《中国文体比较学》,翻阅一遍,感触颇大。回想国内引起充饬版面的言之无物的通讯,和国外耳目清新的人物专栏,于是产生了研究新闻比较学的想法。新闻本身就是从国外引进来,走了一百多年,发展到现在。我广泛搜集国内外资料,一种文体一种文体的比较,研究其形式的异同,本质的区别……1997年写成16万字的《新闻比较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版。我又将课题导向定为报纸新闻写作学,在新闻比较学的基础上,经过二三年的纵深研究,2000年9月近30万字的《报纸新闻写作学》初稿完成。我开始请高校及新闻单位的一些专家教授审阅,又根据他们的观点多次修改,于2002年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先生亲自题写书名,齐白石嫡孙齐可来欣然为本书创作封面国画。
时至今日,我累计编辑出版6370余万字,撰写发表文章1200余篇(部)900余万字,获各种奖109件,出版著作4部。也正是因为我发表论文著作多,社科成果突出,1998年被授予“泰安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干部”,1999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评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回想我18年的自学之路,有荆棘,也有鲜花,有汗水,也有收获。如果我走的这条路算成功的话,这应归功于国家自学考试制度,是她指导我披荆折棘,辛勤耕耘;是她教我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如何努力,如何应对,以致少走弯路,尽快走向成功。
自考365
2018-04-04
自考365
2019-01-01
自考365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