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临沂市罗庄区广播电视局陈宁:不言春作苦

2006-06-09 09:39    临沂市罗庄区广播电视局 陈宁

    内容提要:面对知识生成和更新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面对继续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时代潮流,自己必须学会学习,坚持学习,才不致于落伍。正是自学考试给了我这种机会,使我具备了自学的能力。

临沂市罗庄区广播电视局 陈宁

  童年忧欢

  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往事如烟……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记得父亲经常这样说:1962年9月2日,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紧握拳头,站在党旗前宣誓;这一天,他接到了临沂公安局的调令,从一个玩泥巴的制陶人成为一名刑警干部;也是这一天,我是继两个姐姐之后,第一个来到这个家庭的男婴,这对于世代单传的陈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喜讯。

  父亲给我的印象:坚强、好学、有毅力。曾获得全省破案能手。全国“学毛著”积极分子,基本能背诵《毛泽东选集》1-4卷。

  母亲给我的印象:勤劳、朴素、心灵手巧,有惊人的记忆力,有讲不完的陈年旧事和民间故事。

  我们姊妹四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乡下过着清贫的生活。

  父亲私塾出身,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写得一手好字。与县文化馆的画家于悲鸿、作家张铁民结为挚友,破案之余,经常聚在一起挥毫泼墨,谈古论今。耳闻目染,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于悲鸿的画作《海底童话》和张铁民的小说《金山虎赶会》算是师傅给我的第一份礼物,但也主导了我一生的学习方向,那年,我刚刚踏进小学的校门。

  校园生活

  春天里有艳丽的阳光,肯定也有温腻的细雨。我的童年虽然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但那时毕竟是一个动荡的年月。整个校园生活,基本是在“文革”中度过的。

  值得庆幸的是,我一生中遇到了几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我随母亲在湖西堐村居住,学校座落在果香四溢的凤凰山下,鹭飞荷香的泥沱湖畔(今双月湖)。小学时期的班主任是全村唯一的一位高中生,这对于文化尚不普及的偏远农村,高中生可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中学时期,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刘育才老师是全校唯一的公办老师,他文采飞扬才华横溢,是师专的优秀毕业生,全县小有名气的文学作者,并精通音律。

  影响至深的是高中时的几位老师,他们大多是有能力,有个性,知识渊博,在临沂三中接受“改造”的右派分子。其中有位毛老师,是一位严厉中含着亲切,廋弱中透着坚强的女性,虽做过肺部手术,但上课时从没有坐的习惯,她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对学生的作文,都要逐个面批,反复讲解。我的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现在回想起来,主要受益于对她人品的崇敬,水彩画家顾廷钧更是影响了我这种泼洒敦厚、飘逸画风的形成。

  1978年5月,我高中毕业,正赶上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由于中学时期没有开设历史、地理课,高考以3分之差名落孙山,从此与大学无缘。

  大学梦想

  中学毕业后3年的时间里,我当过小学的代课老师,干过彩绘室的学徒,但始终没有中断过对美术和文学的自学。

  1982年,我招工到罗庄粮管所工作,先后担任过付粮员、出纳员、会计、站长等职。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业务的学习上,我比较适合这种阶段性攻克的学习习惯,既有远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白天上班,晚上自学业务,为了练习口试测粮法,几个小时下来,口干舌燥,满嘴口疮。为了掌握计算能力,竟翻烂了十几本练习单。短短的两年时间,一跃成为粮食行业的业务能手。13年的粮食工作,没有短过一分钱,没有超耗一斤粮,没有留下一笔错帐。

  1985年,我报考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由于路途遥远,学习都要到省城,来往的路费及学费很是问题。这一时期的学习主要还是自娱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外部规定下的强硬性学习,而是随心所欲的,无论是习画练字,还是读书写作,兴致所至。一切从兴趣出发,没有什么动机可言,不太在乎读的是否是名著,画的是否是名画,临的是否是名帖。这种方式,可能培养不出文学家和艺术家,但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学习方式,尤其有益于成年之后从事文学艺术这种个性体验极强的精神劳动的人。这时期的自学了《世界通史》、《中国通史》、《史记》等文史古籍,弥补了中学时期的欠缺,为以后的自学考试奠定了基础。自娱学习使我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人记忆最深的东西是他最感兴趣的东西。但是,要想获得质的飞跃,就必须有目的、有进程、按部就班地学习。可是,既正规、又省钱,既能学到知识,又不影响工作,同时能取得相应学历的学校到哪里去找呢?我选择了自学考试。

  1989年山东省自考办首次开设美术教育专业,我赶上了这班车,我是幸运的,但同时也是艰苦的。每周日骑自行车往返40多公里路到市里听课。3年下来,150多个休息日从未间断过。特别是临近考试前3月,放弃了所有业余活动,全部精力都在学习上。我利用睡前醒后的时间,甚至上、下班的路上,都用在了功课上,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合理地安排课程的进度和复习次数以及复习的周期,依据知识结构进行浓度性记忆。我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自称为“阶段攻克法”。即根据开考的课目,提前3个月预习,临近2个月巩固,最后1个月强化再现性记忆。为了学好中外美术史,我通读了《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以及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世界美术史》,取得了《中国美术简史》90分,《外国美术简史》93分的成绩,距今虽已十多年,回想起来,书中的内容仍记忆犹新。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1992年,我以13门功课平均80分的成绩结束了学业。  1992年至1995年间,不知因何原因,毕业证迟迟没有下发,仅毕业登记表就填了几次,我一直为这事奔波,我们找到了临沂自考办的胡顺乾老师,他热情而耐心的服务令我们感动。在他的多方协调下,于1995年在山师大通过了毕业创作考试,毕业作品《美好生活》获优秀作品,同年参加美术专业自考的全市160名学员,大浪淘沙,最后只剩下4人拿到了毕业证书,幸运又一次降临到我,是自考办帮我圆了大学梦想。

  1995年7月,因工作需要,我调入罗庄区广播电视局工作,先后干过记者、编辑,现任节目制作部主任,同时兼任电视文学艺术栏目《文艺工作室》的主编。由于我的美术基础好,善于借鉴,前期拍摄讲究,后期创意新颖,多次受到领导及专家们的肯定。《文艺工作室》被市局评为名牌栏目。为了提高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水平,我决定进行中文的再学习,同事们有的读党校、上函授,但我还是热衷于自学考试。对于一个已37岁的学生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记忆力的衰退,最大的长处就是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我针对这些特点,采取了多看、多写、多读的办法,手脑并用,增加记忆。

  记得最后两门的考试,当时由于工作紧张,连续拍片,再加复习紧张、疲劳过度,致使体质下降。考试前一天下午,得了急性心脏缺血,四肢无力,头晕目眩,休克5分钟。醒来后,我想明天的考试算是完了,医生安慰我说:“你得的不是什么大毛病,打打针,休息一夜,明天考试误不了。”一夜的治疗加上医生的安慰,果然产生了奇效。第二天,我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走下救护车,带着救心丸进了考场。我的手抖得厉害,巡视的领导关切地询问我的病情,监考老师和同学们都向我投来关切的目光。考试结束后,我出了考场,进了病房。因为打吊瓶下午的考试刚好晚了半小时,监考老师不解地说:“再过一分钟,你就不能进考场了,这次不能考,以后还有补考的机会,何必这么拼命呢。”他们哪里知道我的想法,从专科到本科,我给自己定的目标:要学扎实,考出好成绩,所有课程都要一次性通过,不给自己留出补考的余地。当手捧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感到了一丝安慰,一份充实。

  初露峥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由于自考办领导及老师的关怀,我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全国级报刊发表,并参加了首届山东省艺术节,先后在山东省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以及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入选《中国跨世纪百名杰出画家作品集》,部分作品在济南、南京、深圳等地展出。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各大报刊发表。散文《眼眼爷爷》入选《当代文学作品选》,小说《傻二拍戏》获第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电视散文《眼眼爷爷》、电视小说《称呼》先后在山东台、浙江卫视《文学工作室》栏目、中央电视台3套“电视诗歌散文”栏目播出,部分电视社教片在省级、市级多次获奖,并有《浅谈电视小说》等电视文学论文发表。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自学的结果。

  学无止境

  面对知识生成和更新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面对继续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时代潮流,自己必须学会学习,坚持学习,才不致于落伍。正是自学考试给了我这种机会,使我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成才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自我加压、刻苦学习。记得拿到本科毕业证书的时候,妻子问我:毕业了还考不?我说:等到自考开设研究生课程,我还要考。朋友问我:你的自学什么时间才能结束?我没有回答,我知道,那将是我生命的终点。

分享到:
相关资讯
更多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