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365-自考学历培训

自考网 > 其他 > 正文

戴家干:质量 创新 发展 自考的现实与未来

2006-05-12  新疆自考在线

自考整专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建20多年来,始终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充分认识自学考试的这一生存和发展之道,不仅能够正确理解自学考试的现状,也一定能够更好地筹划自学考试的未来。

    下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理解。

    第一,建立正确的质量观,是确立正确的创新观和发展观的前提。评估自学考试的质量,就宏观而言,一是要顺应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二是要适应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学考试是一个开放的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自学考试是一种高等教育制度,也就是说,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有了开放的自学考试制度,我国的高等教育才称得上是完整的。最近政府提出要走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就发展道路而言,世界上无非是三种形式:创新型、资源型、依赖型,中国走的是创新型的道路。创新型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创新型制度的建立。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在当时国家财力和高等院校不能满足广大人民需求而形成的一种制度。20多年来,这一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应该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制度创新,为我们国家社会转型,经济变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衡量一个制度是不是有质量,主要的是看它是否顺应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是否服务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我认为从宏观上来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创新,是国家在宏观上的一种制度把握,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自学考试在质量上的高起点,在制度上的创新性,在发展上的可持续性。

    第二,所谓中观,就是自学考试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成果。自学考试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社会助学为辅,国家制定标准的教育制度。20多年来,这样一个制度在质量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它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有什么样的贡献呢?

    1、自学考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我国的人才从数量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百万,千万,亿计,我们不排除有些自考生进入了百万和千万的行列,但绝大多数的自考生还是属于数以亿计的、有专业知识的劳动者,这是我们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我们的层次定位。

    2、自学考试制度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办学基本上还是传统性的办学,而自学考试在某些方面为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传统的高等院校办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3、自学考试搭建的是终身教育平台。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的题目是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的挑战,各国教育部长达成了三个共识:第一,教育是终身的;第二,教育是国际化的;第三,教育是个性化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我国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0多年来,一共有1.4亿人次参加了考试。现在,自学考试的学生是4300多万,每年有1100万人次的学生参加自学考试,20多年来共有案可查625万多人取得了专科和本科毕业文凭。同时,自学考试也为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搭起了一个平台,中国的民办高校大多数都是在自学考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自考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形式,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从事的行业都可以参加学习,都可以参加考试。社会变革带来的最大特色就是多元化,开放性。自学考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开放、灵活、多样,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特点。同时灵活性还表现在自考的专业设置上。普通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要经过各个层次的论证,而且要牵涉到资源的重新组合,而自学考试直接面对社会,面对经济转型中适用的人才。有人会说,你的权威性、你的质量如何保证?当然,办大学,就要有大学的办学规律。一个大学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办学机构,要建立学术委员会,还要有教学委员会、教材委员会、评价委员会。应该说,自学考试在初创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个问题,自考有专业委员会,涵盖了我国11个一级学科。而这些专业委员会的组成是全国顶尖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有很多科学院的院士和工程院的院士作为自学考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成员,而且自学考试有一个指导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就在教育部,实际上各个部委也都参与。这个委员会是四位一体,它既是我们的学科机构,也是我们的学术、教材、评价机构。有这样一个委员会发挥作用,在专业设置方面,它不仅仅是为了社会的需求来确定专业,更主要的是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自学考试学科设置是灵活的,也是有科学保证的。

    5、自学考试制度充分利用了社会的教育资源为考生服务。全国现在有3600多个助学单位,其中普通高等院校760多所,成人高校300多所,800多个部门助学单位,1600多个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体现社会助学组织类型的多样性,每年有几百万人次得到学习的帮助,而这些正是组合了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只有充分利用资源,才能更好的对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6、十五期间,国内著名的教育经济学家靳希斌教授承担了一个自学考试效益分析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报告指出:从经济投入看,对自考生的培养,国家公共教育投资仅占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5%.以北京为例,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一个学生,国家每年要投入1万多元,而自考生每人每年只有200多元,还不足5%.按此计算,我们20多年培养了625万多毕业生,已经为国家节省了公共教育投资1000多个亿,而事实上要培养625万个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国家仅仅投入1000多个亿是不够的。研究问卷调查表明,有82.9%的人自考毕业以后经济收入提高了,只有17.1%的考生认为经济收入没有变化。这说明,自学考试不管对社会、对国家、对个人,在经济效益上确实有促进。从社会效益看,每年1000多万人次参加自学考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微观上讲就是个人。从对自考的费用方面看73.2%的人认为自考的费用能够承受,他们对参加自学考试是满意的。自学考试除给个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外,还带来一定的非经济效益,比如:自身素质的提高、视野的开阔、择业机会的增多、社会地位的提高、个人发展空间的拓展、生活质量的改善、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等,更主要的是良好品质的形成。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是意志品质,这是一个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我参加了北京市自考开考25周年的会议,有一位学员在会上发言,他奋斗了十五六年,克服了各式各样的困难和矛盾,最终拿到了自学考试的本科文凭。当时会场上没有一个人不为他这种精神所感动,这就是意志品质的培养。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摘不盛摘。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本领,是学习的本领,而我们这些自考生,通过自学考试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向社会学习,如何向书本学习,如何向别人学习。这些毕业生在各个地区和各个经济战线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是“留得住、用得上”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自考生不存在就业问题,他们多数人是在职业余学习参加自考,是通过自学考试提高了自身素质。从对自考生现状的调查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教育质量不仅是好的,而且是有特色的。

    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学考试既然是远程开放型教育,就要重视现代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把世界的空间拉近了、时间拉短了,可以使大家同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应该说,互联网的应用,对教育的挑战是巨大的,对教育的推进作用也是巨大的。互联网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交互,而教育的最大特性也是交互。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怎么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远程教育的技术、标准、课程等等,来推进、维护高等自学考试,使它进一步为国家的发展、经济建设、社会变革做出贡献,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机遇。这个机遇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我们国家高等院校毛入学率到2010年要达到20%左右,2010年我国18至22岁的人口是8600多万,如果毛入学率要达到20%左右的话,将要有1700多万人应该入学。“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结构调整。那么,我们的毛入学率要达到20%左右,靠什么?靠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办学形式,包括网络教育、夜大教育、自学考试。自学考试怎样面对这样的机遇,最终归结为提高自学考试的教育质量。我们要提高自学考试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命题、考务、教材、服务、评价等环节。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引进、加强过程性的评价、服务、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在新的形式上提高自学考试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也是自学考试继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创新是质量的保证,发展是创新的必然。这就是自学考试的现实,也一定是自学考试的未来。

编辑推荐
分享到:
更多相关资讯
更多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