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1 00:00
北大英语系残疾女博士生郭晖今年35岁。
要把自己塑造成“想成为的人”
1981年底,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11岁的郭晖上体育课扭伤左膝关节,在就诊时出现严重的用药错误:用激素的时候没有配抗菌素,导致了关节的滑膜结核。随后,结核又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腰部和胸椎,导致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瘫痪。在随后的一次开胸清除结核的大手术中,又一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医生没有将那块关键的挤压脊椎神经的变形骨头清除或者整形。
1991年夏末的一个清晨,21岁的郭晖放下了手中正在自学的英语课程,自己摇着轮椅,急匆匆地去离家不远处的邯郸市八一自控厂报到,那里有她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这是河北省残联按照国家为保证残疾人就业所制定的“按比例就业”政策为她安排的,工资是一个月60元。
尽管工资很低,但在那条不长的上班路上,郭晖的心里还是有一点点兴奋,因为终于可以和同龄人一样去工作了,没有被“甩掉”。
在这份工作中,郭晖和一些其他被残联安排过来的残疾人一起,每天为工厂设计出的建筑图纸撕去多余的边儿。但是后来,她认为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后来,妈妈的同事们听说郭晖自学英语已经相当不错,就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让她给辅导一下。虽然一个学生每个月只能付25元的报酬,但郭晖很喜欢这份工作。这不仅仅是因为可以用到自己学过的知识,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学生们叫她“老师”。
“我觉得那是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是参与社会的一部分,被人们所肯定的。”她说。这时的郭晖已经坚持自学了十年,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我记得以前读过的一篇托尔斯泰写的论人的自我塑造方面的文章,他说人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自己想成为的人,所以我对未来还是保持希望的,”她说,“我想我的所学不会白费。”
自学22年读取专科、本科、硕士
1981年,11岁的郭晖出外求医回到河北邯郸的家中静养,父母每天忙着工作,来还她治病欠下的债。小郭晖就一个人在家躺在病床上靠听收音机和看些小说等“闲书”来打发时光。
一天,来为她做针灸的大夫在离开时对她说:“你既然能看这些闲书,那干吗不去自学落下的功课呢?如果有一天你恢复了,你要跟谁同班学习呢?你的同龄人会小学毕业、上初中的啊。”从那以后,郭晖开始延续她那定格在小学五年级的求知路。这是她自学的开始。
1985年,被病痛折磨了整整四年的郭晖在北京动了一次大手术,再次回到家里。从那时一直到1987年,她都只能躺在床上,连坐都坐不起来。郭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在那次大手术之后的半年里,郭晖背上刀口的疼痛一直很严重,“所以,和病痛比起来,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知识增长的喜悦可以冲淡病痛,”她说,“每门课程结束,我都会让爸爸充当老师来考我,当成绩合格的时候,我感到我并没有离开校园。”到1989年,她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完全能够参加高考了。
1989年6月,当郭晖准备去参加高考的时候,她才发现这个残酷的现实: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根本不能允许这么长时间的考试。“我那时如果坐半个小时以上就会吃不消,如果一抽筋就会摔倒,”她说,“那一次,我觉得我被同龄人‘甩掉’了。”
直到有一天,郭晖在父母的工作单位——河北工程学院遇到了一个老师,她才重新发现了一条有可能跟上同龄人的路。“你可以去参加自考,因为这种考试允许一门一门地考,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时间。”到今天,郭晖都很清楚地记得那位老师跟她说的每一个字。
第二年,也就是1990年,郭晖在河北工程学院报名参加了英语自考辅导班,开始了她的自考之路。1993年,郭晖在没有初中和高中毕业证的情况下,获得了一个全国的英语专科自考毕业证。
再后来,她又先后获得了自考的本科学历证和在职硕士进修班的毕业证。明年的这个时候,郭晖又将有机会拿到她的第四个学位证——博士证了。
自考365
2018-04-04
自考365
2019-01-01
自考365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