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6
有一种考试,它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最开放、社会化程度最高。近年来每年参考人数都在1200万以上。从1981年至今,全国共有4200万人参加,520万人取得专科以上毕业证书,全国每35人中就有一人参加过这个考试。这是什么考试?你是否为其中的一员?这就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高教自考在每个历史转折关头,都表现出善于调整自身、与时俱进的强劲生命力。当下,高校扩招、电大、成人高校、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快速发展,显然对自考形成了新的冲击。自考怎样进行自我调节和整合?2004年自考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记者就这个问题访问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自学考试综合部主任刘粤平。
上世纪80年代解决干部学历达标 90年代解决高考落榜生就读 自考在发展中不断自我调整
记者:近两年全国自考参考人数出现下滑,请问2003年全国有多少人参考,同上年比情况怎样?
刘粤平:2003年全国自考考生参考总数大约为1252万人次,比2002年减少约50万人次。今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情况较为特殊一些,但总起来讲,这两年自考参考人数出现滑坡,大约每年平均下降二、三十万人。
记者:你认为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刘粤平:近年来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很快,尤其是高校扩招,对自考和其他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冲击较大,影响了报考。不过从总的来讲,这是正常现象,是好事,多种高等教育形式共同发展,人们增加了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1981年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并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进行试点为我国自考的开端,20多年来自考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化。
记者:经历了哪些变化?
刘粤平: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解决干部“四化”学历达标和一部分没有上大学的老三届的学历问题。1985年全国考委批复云南省考委引用中央有关文件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培训干部的一条既正规又灵活的重要途径。规定经省讲师团正规化培训的在职干部必须参加自考才能取得自考合格证书和文凭。那时一些省市的自考开设了党政干部基础科、哲学、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等针对党政干部的专业,1988年全国考委经中央组织部同意,决定面向党、群等部门和系统的党务干部开考高等教育政治管理专业。1988年,全国自考报考人数为386万,其中各级各类干部占49.5%,达到191万人,有40776名干部通过自考拿到了单科文凭。
到90年代,干部学历达标和老三届学历问题解决之后,高考落榜生成了自考参考者的主力军,大量高考落榜生迫切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为他们的首选。这一部分社会青年通过自考,不仅获得了各种专科和本科文凭,学习和掌握了高等教育知识,而且学习了职业技术技能,为以后的深造、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速,高校扩招吸收了一大批考生,再加上其他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也吸引了一批高考落榜生,使自考参考人数出现了下滑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自学考试参考人员的结构出现了三个变化:第一是大量高校在校生参加自考,希望获得本科文凭和第二专业文凭;第二是非学历证书考试趋热;第三是农村对自考的迫切需求。
高校在校生勇跃参与 非学历证书考试走红 大规模向农村发展
记者:面对当前自考出现的三个变化,自考应该怎样调整自身,在新的一年里求得更大的发展?
刘粤平:上面说过,自考人数减少主要是由于外在环境发生变化所致,高校扩招,其他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在新形势下,自学考试要按照周济部长所要求的“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开拓创新”,调整自身结构、找准定位,明确方向,采取应对策略,适应新的变化。针对自考在新时期的三个变化,2004年自考将呈现三大趋势。
第一,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大力发展本科。通过专业调整,使自学考试更好、更主动地适应社会、用人部门的对人才的实际需要;通过逐步改革专业管理模式,实施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的管理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加大考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灵活性,充分发挥自学考试灵活、开放的特点;积极探索自学考试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互衔接、沟通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总的目标是逐步形成有自学考试特色的专业及课程体系。目前,在每年近1300万的考生中,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考生占97%。据统计,2000年全国自考生中,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考生占29%,专科以上学历的考生占28%,到2002年年底,这两组数字分别为20%和40%。这两组数字的变化说明了自学考试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另据河北省统计,去年有10万名学生参加专升本和本科生第二专业的考试。有些省市自考办专门出台措施,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自考。高校在校生参加自考是一种新生力量,具有很大的潜力。
另外与各部委、各部门合作开考也会有较大的发展。这些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与十几个部委、部门合作,开考了数十个专业,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
第二,要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教育。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用人单位已不满足招聘人才的学历要求,更看重他们的实际能力。因此提升职业能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越来越受重视,这就是各种职业资格考试、非学历证书考试趋高不下的原因。拿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来说,一开始有50万人参加,后来到60万人、80万人,今年一下子猛增到近250万人。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也发展很快,去年仅山东一个省就上升7万人。其他如电子商务证书、中英合作商务管理、金融管理、剑桥少儿英语等参考人数都增长很快。
第三,要发展面向农村的自考教育。一提面向农村,似乎就定位在农民、农民的学历教育,或者类似一家一户的种植技能、养殖技能培训等。实际上这样理解是片面的。自考面向农村应该定位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定位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基层地区;二是定位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三是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农村自考问题,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农转非人员、大量外来务工的农村青年等等。如广东东莞本地人口只有150万,而打工的外地人却有450万,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3倍,这是以前没有的新情况,如何看待这些外来人,如何满足他们在文化教育和劳动职业上的需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之,按照上面三个定位考虑问题,才能使自考切合农村实际,把农村自考这篇文章做大。
另外,还要思考和探索构建自学考试教育的服务支撑体系。20余年的自考实践,把较多的精力放在考试管理上,这是自考作为国家考试权威性所必须的。但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我们也必须同时关心和思考自学考试的教育教学过程。这一点陈至立同志在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上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关键不是另起炉灶,而在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广大考生提供多样化的辅助教育选择。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建立学习化社会 自考地位不可代替
记者: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中,自考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刘粤平:国务院在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确定了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任务,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中,自考有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普通高等教育不可能完全承载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如说对上了4年大学的人来说,4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他一生中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还要到社会上学习;即使目前高校扩招,仍有大部分人不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他们仍然需要接受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所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除了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还要由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共同组成。在这个体系中,自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自考实践中,考生要学十几门课甚至几十门课,少的三年五年获得一个文凭,多的十年八年才能获得一个文凭,有的人20年坚持参加自学考试,最后拿下了几个文凭。这个学习过程贯穿了他们一生最重要的时期,最近评选出来的第二届全国优秀自考生奖励基金项目中很多这样的典型,看了令人感动。
自考生在长期的自学考试中,不仅接受了高等教育,学到了知识技能,获得了文凭,更重要的是磨炼了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提升了个人的素质和民族的精神品质,这些正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要义。
自考365
2018-04-04
自考365
2019-11-01
自考365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