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听
登录/注册体验更全面的学习服务
护理学基础基础学习班--三三
您可以免费试用讲义功能,购买课程后,可对讲义进行下载、打印。
  目 录
  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2.护理学的任务和研究范围
  3.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4.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第一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护理学的定义
  美国护理学会1980年对护理学所下的定义“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护理学的定义包含了以下一些重要的概念:
  (1)护理学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是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学科。
  (2)护理学研究的是整体的人。
  (3)护理学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
  (4)护理工作需要用系统的工作方法即护理程序进行工作。
  
  二、护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人
  (1)人是一个整体。
  (2)人是一个开放系统。
  (3)人有基本需要。
  (4)人对自身健康有所追求。
  (二)健康和疾病
  1.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提出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和疾病是连续、动态的过程。
  3.健康水平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理因素、心理精神方面因素、社会因素。
  (三)环境
  1.环境和人相互依存。
  2.环境同人的健康有密切关。
  (四)护理
  1.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活动。
  2.护理是一种助人的活动。
  3.护理是一个过程,其方法是护理程序。
  4.护理是一个专业。
  
第二节 护理学的任务和研究范围

  一、护理学职能的转变
  1956年6月修订的《护士伦理国际法》中规定:护士的权力与义务是保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护士的唯一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
  当前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已由以医疗为主转变为更加重视预防和保健工作。护理学的任务就是探索如何使护理人员更好地适应这个转变。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护理(全面完整的健康照顾)对健康和疾病的5个阶段均应提供服务:
  1.健康维护阶段 帮助人们取得并维持最佳程度的健康状况。
  2.危险渐增阶段 在未感染疾病时,协助人们维持健康预防疾病。
  3.早期检测阶段 在人们发病的初期,能立即发现问题,凭借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
  4.临床治疗阶段 帮助那些危急症或重病缠身的人解除病痛,或在其面对死亡时,给予安慰或支持。
  5.康复阶段 帮助人们解除因疾病所带来的虚弱无力感,或帮助他们发挥体内最大的潜能,逐步恢复健康。
  总之,护理的任务是在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各个阶段里,发挥护士的护理功能。
  
  二、护理学的研究范围
  护理学有其独特的研究任务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躯体疾病的护理;
  (2)心理和精神支持;
  (3)健康指导、咨询和教育;
  (4)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
  (5)护士与其他保健人员的合作问题;
  (6)护理专业人员的自身发展;
  (7)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
  (8)特殊人群和特殊环境的护理任务。
  
第三节 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WHO于1977年5月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决定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在未来20多年中的主要目标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的国际初级保健会议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即让每一个人都享有最起码的卫生保健。
  1979年,WHO制定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和具体目标,其重点是面向发展中国家以及全世界带普遍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含义是“到2000年所有国家的所有人都应达到社会和经济两方面能过有效生活的那种卫生和健康水平。”
  WHO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主要强调了对群体的基本卫生保健,是从根本上改善人民总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这同我国政府“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总方针是一致的。
  
  一、21世纪全球的健康状况
  (一)人口增长和人口构成比的变化
  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生命周期延长,老龄人口增加,慢性患者数量的增多。这些变化大大增加了老年护理和慢性患者护理的需求,护理工作将从医院转向社区。
  (二)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的变化
  妇女儿童一直是所有健康服务对象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在我国部分边远贫困地区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WHO在20世纪就已经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要求全社会重视初级卫生保健,注重妇女儿童这个具有特殊健康需求的特殊群体。
  (三)病因和疾病谱的变化
  
  二、护理发展的趋势
  根据WHO等国际组织的报告,21世纪护理人员将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一)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
  (二)社区护理。
  (三)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整体护理。
  (四)和其他健康保健人员平等合作。
  
第四节 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近代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一)生物医学模式
  1.生物医学模式的提出 生物医学模式是以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巨大成绩为基础的。
  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是生物学。
  生物医学模式把疾病看作是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同人的心理、环境、精神没有关系。把人的身体和精神心理分割来看,因此是身心二元论生物医学模式的研究方法是还原论。
  3.生物医学模式的成绩
  生物医学模式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同时在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
  首先,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了人的生物学属性而忽略了人还有社会学的属性,而这两种属性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其次,单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和人的健康,忽略人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毫无疑问地会忽略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对恢复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人们在维护自身健康时的主观能动性。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
  生物医学模式指引下的生物医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人们科学地认识疾病的产生和防治奠定了基础,并且为人们认识社会、心理等因素作用于人体提供了前提条件。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
  新的模式是身心一元论,即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同生物因素有关,更与人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诊断观和治疗观上,必须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在方法论方面,新的医学模式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
  
  二、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实践的影响
  (一)护理模式的转变
  随着健康定义的扩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逐渐从医院走到社区,将进一步使护理工作从以患者为中心扩展到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
  (二)护理工作内容的变化
  护理工作除了保留原有的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等任务以外,扩大了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对患者、家属和服务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服务对象调节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与家属沟通等。
  (三)护理管理的变化
  基本概念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管理思想、规章制度、机构建立等方面的变化。
  (四)护理研究的变化
  新的医学模式为护理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除了研究同人的生物学属性有关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与人的心理、行为、护理教育等有关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研究。

购买课程后,所有章节讲座可不限次数、不限时间播放学习。直至考后一周关闭!(模拟试卷于考试结束当天关闭)。

第一章 绪 论
第01讲 绪 论
第二章 护理发展史
第01讲 护理发展史
第三章 护理理论和护理概念模式
第01讲 护理理论和护理概念模式
第四章 护理学的相关理论
第01讲 护理学的相关理论
第五章 护理程序
第01讲 概述、护理评估
第02讲 护理诊断
第03讲 计划、实施与评价
第04讲 沟通交流技巧
第六章 环境
第01讲 环境
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01讲 医院感染和清洁消毒灭菌
第02讲 无菌、隔离原则与技术
第八章 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01讲 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第01讲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第十章 满足患者休息与睡眠的需要
第01讲 满足患者休息与睡眠的需要
第十一章 满足患者清洁卫生的需要
第01讲 满足患者清洁卫生的需要
第十二章 满足患者营养的需要
第01讲 满足患者营养的需要
第十三章 满足患者胃肠系统及排泄的需要
第01讲 对胃、肠活动的评估及护理
第02讲 洗胃术及各种灌肠法
第十四章 满足患者泌尿系统排泄的需要
第01讲 满足患者泌尿系统排泄的需要
第十五章 给药
第01讲 给药中的职责和药物的保管
第02讲 各种给药法
第03讲 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时的处理方法
第十六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01讲 静脉输液和输血
第十七章 收集标本的方法
第01讲 收集标本的方法
第十八章 冷、热疗法的应用
第01讲 冷、热疗法的应用
第十九章 急救与重症监护
第01讲 急救与重症监护
第二十章 临终关怀及护理
第01讲 临终关怀及护理
第二十一章 医疗护理文件的应用
第01讲 医疗护理文件的应用
购买课程后可享受对所有课程记录笔记的功能 。
登录/注册后可对试听课程进行记笔记操作,笔记内容可查看和再编辑 。

学员购买课程后方可进行提问!

专职老师全天候在线答疑,学员提交到答疑板上的问题最快将在8小时内即可得到准确答复,高效答疑!

学员问答
观看该课程的人还喜欢
暂无推荐视频
下载“自考365”APP,体验更多服务
立即体验完整课程
报考咨询